肛瘘手术后肛门胀痛该如何处理

肛瘘手术后肛门胀痛应该明确诱因,再进行对症的治疗。肛瘘术后早期出现肛门胀痛多提示是感染可以进行肛门指诊,判断是否存在有潜在的瘘道没有进行处理,或者是再发的脓肿,应该及时的处理,如果有脓肿可以进行切开引流术,然后换药时要将引流条至于创面的基底部,避免桥形愈合,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假性愈合。肛瘘术后2到3周,出现肛门胀痛属于术后正常的表现,肛门周围的损伤的神经开始恢复,也会恢复一些感觉,包括痛觉、胀痛感都会恢复,肛周围的神经会刺激肛周创面,所以导致肛门胀痛的发生,这种胀痛是短暂性的。另外还有比较多见的就是术后肛门胀痛主要是因为疼痛引起大便不畅,大量的大便堆积在肛门没有排出来,也会压迫伤口,出现肛门胀痛的情况。所以在病人主述为肛门胀痛,术后肛门胀痛时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肛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肛瘘外用药

肛瘘的外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坐浴的药物,比如说皮肤康洗液、苯扎氯铵溶液、高锰酸钾,这类药物有消肿、止疼、止痒的功效,对于肛瘘的炎性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第二,抗生素类,比如说头孢类抗生素或者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于肛瘘的炎性发作,有积极的抗感染作用,可以减轻肛瘘的症状,比如说肿胀、疼痛、流脓。第三,对症处理瘙痒的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是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比如说皮炎平、尤卓尔、派瑞松等等。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什么是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通常由于慢性炎症刺激,会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条索,影响肛门括约肌收缩,而出现排大便不通畅。低位肛瘘通常不会影响排大便,有时表现为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等症状。肛瘘分为高位以及低位,瘘管主管在肛提肌以上,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称为高位马蹄形肛瘘,如果肛瘘瘘管在肛提肌以下,称为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

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在于瘘管在括约肌的位置进行判断。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在于瘘管在括约肌的位置进行判断。低位肛瘘是指距肛门位置很近的肛瘘,而高位肛瘘是指离肛门位置很远的肛瘘,这两种肛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低位肛瘘主要是行外口和瘘管的切开,将坏死的组织剔除,再配合饮食的调整,慢慢规律换药,再配合以药物坐浴治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