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统摄用什么方剂治疗

血不统摄的病势、病位、病因不同,治疗也不一样。止血法应当与温、清、消、补,各种方法结合应用,溯本求源,消降出血之因,急则指标,缓则治本。
总的来说,治实火的代表方有“十灰散”;虚火有“茜根散”;补气益气有“归脾汤”;凉血止血有“犀角地黄汤”;收敛止血有“止血汤”;活血止血有“逐淤止血汤”。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血不循经是什么意思?

循经就是循其经常之道也,血不循经是指血液不循于常道,溢于脉外,常常是因为气火逆乱,损伤脉络,血液不循其经常之道而导致络伤血溢。脾脏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使得血液循行运行,如果中焦失于统摄,血随冲气上逆或者是下注则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病程较短者以实证为主,病程较长者以虚证为主。上部出血多见实症,而下部出血多见虚症,血色红绛多为实症,血色浅淡多为虚症,如果溢出于肠胃之间随气上逆吐出,则为吐血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气不止而要想血止,不可得矣。

血不循经治则是什么?

血的归宿在于血海,冲脉为血海,冲气夹肝气上逆,可发为吐衄,当平冲、镇冲冲气下注则便血、尿血、崩漏,当固冲、敛冲仲景治疗血不循经,以治冲为要。冲脉丽于阳明,治阳明就是治冲,所以血不循经的治则为调脾治冲。阳明之气,下行为顺,失其下行之令则吐逆,应该马上使气顺吐止,否则会导致血出奔脱,所以紧急的时候,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离经而未排出之血,视为瘀血,可能会出现瘀血发热、局部刺痛等变症,故而必须要消除以免后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法;止血消瘀之后,又恐血液再一次潮动而出,所以需要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

脑供血不足有三大症状

感觉功能障碍,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脸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二、运动神经功能失灵,由于脑供血不足,使人运动功能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患者嘴歪、流口水、说话困难等、一侧肢体无力和活动不灵、食物跌落、走路不稳和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三、精神意识异常,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劳累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