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多在15岁以前出现息肉,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数可增多。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带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至中年几乎全部病例将发展为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不困难。第一是有家族史,青少年期即可发病,有腹部隐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结肠镜下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息肉,息肉的数目大于100个,而一般多发性息肉患者的数目最多只有几十个。病理组织学检查类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或绒毛状腺瘤,以管状腺瘤最多见。呈绒毛状腺瘤结构的比较少见,息肉越大越呈绒毛状,其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癌变率极高,40岁左右即可发展为癌。故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有家族性腺瘤性的息肉病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常在没有早期症状前,即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胃底腺息肉是哪种息肉

胃黏膜腺体又分为胃底腺和幽门腺,胃底腺多见于胃底和胃体的黏膜,幽门腺见于胃窦和幽门的黏膜,一般发生于胃底和胃体黏膜的增生性息肉大多是胃底腺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和黏膜腺体的增生有关,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的一种病理类型,胃息肉可以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最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胃黏膜的腺体增生形成的息肉。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有什么区别

不管是直肠息肉还是结肠息肉,都可能会有相同的症状,比如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有的患者还会有大便伴有黏液,像鼻涕一样的黏液。距离肛门0-15公分的位置称为直肠,其上面是结肠,其中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一旦发现直肠或者结肠息肉,绝大多数患者需要在肠镜下做息肉切除,属于微创手术。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有什么区别

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最大的区别是生长位置不同,直肠息肉一般生长在直肠粘膜处,结肠息肉一般生长在结肠以及乙状结肠的部位,大部分的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都属于良性息肉,一经发现以后需要尽快在电子肠镜下进行结直肠息肉的射频治疗手术,怀疑有恶变时还需要将切除下来的离体组织做进一步的病理化验来判断其良恶性痣。并且术后三个月到半年以内,还需要患者进行复查检查的治疗,因为很多结直肠息肉的患者属于家族性病史或者多发性的息肉生长,有可能后期还会出现息肉的发作。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