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咱们国家这个国民营养这块的调查每天摄入的钙量,一般是400到600毫克。实际上人体骨骼的代谢需要的钙大概是1000~1200毫克,所以国民这个跟种族、饮食习惯有关系,就400~600毫克才能达到代谢平衡的指标。科学的补钙:就是对于高危人群,年龄比较大的,女性绝症以后,男性65岁以上的这些人这个钙剂的补充不能是你选择哪一种钙,主要是要长期服用。因为钙的补充应从食物中含钙。就是这些这个高钙的食物,比如:牛奶,它含钙较高,还有就是必要时,可以口服钙、钙质、钙片、钙质剂。主要就是要持之以恒。吃上三五天,可能对骨密度的改善没有明显变化。
语音答疑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什么不同
两者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只是其中的类型不同而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也称为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显著下降,使得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即骨吸收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称为n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点是皮质骨与松质骨按比例丢失,由于组织器官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造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水平低于正常,骨钙丢失加速,但丢失率较I型缓慢。
2020-06-04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是指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的破坏,从而使骨折脆性增加且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主要是跟增龄及绝经有关,雌激素水平的低下会导致骨破坏增加,也就是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低转换为主,也就是说在我们查骨转换指标的时候,大多数是处于正常的骨转换水平或者偏低的骨转换水平。其次还有一个特点是因为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减少,维生素缺乏,导致老年人普遍缺乏钙质补充。
2022-08-16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都有哪些变化
骨质疏松症发生以后患者的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他的骨小梁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他在脊柱和关节部位,他的骨的相应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脊柱的部位首先一个,它是骨小梁的吸收,骨的机制的减少,所以在轻微的暴力下可能病人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这种椎体的形态的变化。包括形态我们叫楔型变,甚至叫压缩骨折。 在关节部位可以出现这种骨小梁的减低以后,可以造成骨的强度降低,轻微的外伤以后可以造成骨的挫伤,在桡骨远端、尺骨远端、肱骨远端这些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的部位可以出现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