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很多情况下都会引起一个血小板的偏高。以生理性的角度来说,有些人一天就会有6%~10%的变化,一般是早上比较低,中午的时候会偏高一些,春天血小板会比较低,冬天又会比较高,在高原的地区血小板会比较高,运动后血小板也会增高。
还有一些病理性的原因,主要是骨髓增生,比如原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急性的溶血或者急性的化脓性感染,甚至是手术后、创伤后,一些重大的疾病以后,也会使血小板的值升高。出现血小板升高以后,建议进行骨髓穿刺的检查,明确病情,排除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疾病,可以口服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甚至是不需要治疗,以观察为主。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为每立方毫米100000~300万,即每升血液100×100000,超过正常上限值300多万,可称为血小板增生,其发生率小于1/100000,中老年40岁后发病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生,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增生,是指血小板缺乏引起血小板增生的原因。建议患者及早就诊治疗,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它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的一类疾病,可表现为血小板含量异常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生活当中不可以吃含嘌呤比较高的食物,不吃比较酸和过辣以及比较粗硬的食物,要严格的戒烟戒酒,平时的生活当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一些白开水,不可以喝碳酸类的饮料,按时的服用药物,定期的到医院复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有出血或者是脾大等症状,出血可能会引起内脏出血或者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或者是恶心干呕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脑部检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内脏出血可能会出现大便带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引发并发症,比如有心肌梗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血液系统中骨髓增生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又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约60%的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原发性的比较严重,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及时的和医生明确诊断,其临床起病缓慢,可有疲劳,乏力,以血小板增多,脾大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要注意好饮食,避免病症进一步加重。

血小板单位

正常数值应该达到10至30万,长到五六万又突然降到很低,这种情况还是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是做一下骨穿,来明确一下具体的问题。必要时虚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正常人血小板至少在3万以上,目前只有两个单位说明血液疾病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由于血小板本身在人体主要是对凝血功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血小板过低就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内脏以及大脑出血而危及生命,所以建议及时输血小板,然后对症改善症状和治疗。血小板是人体负责止血的血细胞,它具有粘附,聚集,分泌,释放等一系列功能,在人体止血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数量降低了,人体就有发生出血的风险,血小板数量越低,出血的风险越大,在临床上,急性白血病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经常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1个单位的血小板在30ml左右,在临床上,一般12个单位的血小板作为1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大概在300m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