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情况下人35岁开始骨质就开始有退化的表现,原来骨质发育不够紧密的患者的话,他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一个老年人行动迟缓,这个动作减少长期卧床,这样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第三个情况老年人因为年龄大了以后饮食,肠道的消化功能减低减退,这样他的钙的吸收能力也变差了,三多一少这是糖尿病病人常见的症状这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实际上糖尿病病人我们就认为是三多一少一松,这一松就是指的骨质疏松,他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糖尿病的病人一个血糖控制不良,他多尿导致钙的流失。第二个问题糖尿病的病人肠功能紊乱,钙的吸收能力也已经形成障碍;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导致影响钙、磷的代谢。所以这些原因都是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可以多发骨质疏松的原因。
语音答疑
更多医患问答
更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什么不同
两者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只是其中的类型不同而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也称为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的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显著下降,使得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即骨吸收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称为n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特点是皮质骨与松质骨按比例丢失,由于组织器官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造成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水平低于正常,骨钙丢失加速,但丢失率较I型缓慢。
2020-06-04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是指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的破坏,从而使骨折脆性增加且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类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的机制主要是跟增龄及绝经有关,雌激素水平的低下会导致骨破坏增加,也就是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低转换为主,也就是说在我们查骨转换指标的时候,大多数是处于正常的骨转换水平或者偏低的骨转换水平。其次还有一个特点是因为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减少,维生素缺乏,导致老年人普遍缺乏钙质补充。
2022-08-16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都有哪些变化
骨质疏松症发生以后患者的骨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他的骨小梁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他在脊柱和关节部位,他的骨的相应的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脊柱的部位首先一个,它是骨小梁的吸收,骨的机制的减少,所以在轻微的暴力下可能病人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这种椎体的形态的变化。包括形态我们叫楔型变,甚至叫压缩骨折。 在关节部位可以出现这种骨小梁的减低以后,可以造成骨的强度降低,轻微的外伤以后可以造成骨的挫伤,在桡骨远端、尺骨远端、肱骨远端这些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的部位可以出现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
20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