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宜动辄打点滴 输液输出“输液反应”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生病快点好,就算是轻微发烧,也让孩子。但孩子动辄输液其实很不好,很容易出现“输液反应”等不良反应。

4月的一天,张科长的两岁儿子鹏鹏感冒了,晚上发起了高烧。由于他家离医院较远,而且上次鹏鹏感冒发烧时打了点滴后很快就好转了,加之张夫人学过急救,夫妇俩觉得这次依样画葫芦就行了,于是决定给鹏鹏在家里打点滴。他们翻出上次到儿童医院看病的病历,到附近小诊所买了输液的药品,给鹏鹏挂上了点滴。但就在快滴完时,鹏鹏突然出现畏寒,继而热度更高,讲胡话,夫妇俩吓呆了,赶紧打车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经紧急抢救后才得以脱险。

一旦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发生休克)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须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不宜动辄打点滴,因为:①这类病儿用些对症(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药物治疗2~3天后,多能逐渐痊愈;②在气温较高时,发热病儿易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高热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周末,儿科急救室收治了一名病儿,病儿约三岁,已处于昏迷状态,烦躁不安,呼之不应,四肢间断性抽搐。

医生给孩子作了全面体检后,考虑为输液不当所致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化验血钠值为118毫摩尔/升(正常值为135~150毫摩尔/升)。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通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儿终于转危为安。事后追问病史,寻找原处方,得知病儿以往身体健康,这次发病始于前天的腹泻。病儿每天拉稀水便10多次,呕吐数次,并伴发热,妈妈带他到个体诊所输液,输液量达1250毫升,其中糖水约1000毫升,盐水只有250毫升,且输液速度偏快。

轻度水中毒只需严格限制入水量便可。重度水中毒的处理,主要是用高渗含钠液提高血钠浓度,恢复渗透压和细胞功能,促使多余的水从肾脏排出。

其实,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并不需要静脉输液。

输液治病观念亟待“刷新”。纵观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事实上,多数疾病都可通过吃药治愈,不需要输液。

医学界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但公众未必都清楚。

一是在这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也最安全,还可防止交叉感染,减少病人输液时的疼痛,减少抗药性。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可置人于死地。特别是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缺乏抢救设施,医务人员的抢救知识也不足,一旦出事很难逆转。二是这三种用药方式的成本差别较大,输液成本最高,特别是抗生素输液费用,往往比口服药高出很多。

脑水肿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煤气中毒出现脑水肿怎么办

煤气中毒出现脑水肿的处理措施如下:煤气中毒出现脑水肿,主要是由于缺氧导致的脑部的整个脑组织是一个充血水肿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输注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通过脱水、降颅压,缓解脑水肿的症状。当然用这些药物的同时,一定要兼顾患者的肝肾功能的情况、血糖情况。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昏迷,我们还要注意他的饮食,迅速的启动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鼻饲管打肠的营养液,把他的肠道启动起来,防止肺部的感染,迅速改善氧供,来纠正脑部的缺氧。

脑水肿和脑积水的区别

脑水肿指的是脑细胞的水肿,常见的原因是一些急性的脑血管病,比如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颅内压升高之后或者是高血压脑病,导致颅内压升高之后,导致的脑细胞的水肿。脑积水由于脑积液的循环通路受阻之后,脑积液循环不畅导致的脑积水,脑积液积聚在侧脑室或者第三、第四脑室,而形成的脑积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脑水肿的治疗,需要用一些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的脑细胞水肿的药物。颅内压降低之后,脑细胞水肿就会得到改善。而脑积水的治疗,需要保证脑脊液的循环通路通畅,疏通脑积液的循环的通路,脑积水的症状会得到改善。(具体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脑水肿会引起癫痫病发作吗

各类型的脑水肿均可导致癫痫,感染后的脑膜粘连或皮质瘢痕也是致病因素。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因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一般一周岁以内的儿童患病率比较高。脑水肿区会再次出现脑神经细胞的脑水肿和呛水,有引致癫痫的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