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和狂躁症的区别

躁狂症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精力过分充沛、话多、自我感觉良好、行为过多等。它属于重一些的精神心理障碍,需尽早就诊。而狂躁症是躁狂症的俗称,实际上是一个意思。躁狂症早期称为躁郁症,往往一段时间躁,一段时间抑郁。

狂躁症容易治吗

是有30%-40%的狂躁症患者是难治性躁狂,经过治疗症状不能很快缓解,或缓解后又反复发作,该类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而不能达到治愈的状态。该病与精神分裂症不同,50%以上的躁狂症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如治疗1-2年病情控制后不仅可以停掉药物,并且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再复发。狂躁症50%以上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完全控制症状而痊愈。

狂躁症的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躁狂症需要有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程标准。症状标准: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如果仅为易激惹,至少需要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倍,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行为鲁莽。7、睡眠的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一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中医狂躁症

狂躁症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容易兴奋,容易激动,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急躁、愤怒、冲动,甚至有伤人、毁坏物体等粗暴性的行为,不仅有害自身的健康,而且对他人的人身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危害是很大的。对于狂躁症患者,应该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辅助治疗。

怎样判断狂躁症

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易激怒的症状,患者症状较重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过度的兴奋,如话多、与陌生人轻易攀谈。狂躁症属于通俗称呼,是指双相情感障碍中躁狂相的表现。

什么引起狂躁症

躁狂症的病因与其他重性精神病一样,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生化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因人而异。(1)遗传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患本症病人的亲属其患病的机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有学者提出80%的患者具有遗传倾向。(2)生化因素: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过高,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多巴胺(DA)功能增高均可引起躁狂。(3)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模式由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时代,社会心理学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失望的生活事件如意外灾害、亲友亡故、经济损失、人际冲突等均可引起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