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切除多久复查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乙状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

若患者结肠息肉手术的方式为EMR,也就是所说的黏膜下切除术,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应至少禁食水48-72小时不等,注意观察患者禁食水期间是否存在腹痛、腹胀、黑便、血便等症状。若患者超过48-72小时没有出现腹部不适感,患者可以尝试饮水、进食流食等,一般观察3-5天,若没有出现黑便、血便的症状,即可恢复原来的正常饮食。肠息肉手术包括两种,一种是常用的肠息肉钳除术,这种手术以后2-4个小时患者即可以开始尝试饮水、进食软食等。结肠息肉手术后的饮食。

结肠息肉挂什么科

绒毛状息肉有一定的恶变情况,注意发现绒毛成分后,尽快进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或者是ESD治疗,或者也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注意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如红薯、香蕉、火龙果、芹菜等,注意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适当运动。结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和绒毛状息肉。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结肠息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结肠息肉症状

结肠息肉在瘤体较小而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症状有:便血,直肠腺瘤出血多为大便表面带鲜血,乙状结肠降结肠腺瘤出血为暗红色,与大便常不相混淆,右半结肠腺瘤肉眼常不能发生血便,仅大便潜血阳性,腺瘤大出血罕见。体积比较大或者数目比较多的结肠息肉可以发生肠道的堵塞,导致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体积比较大或者数目比较多的结肠息肉可以发生肠道的堵塞,导致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

结肠增生息肉怎么回事

如果这个结肠息肉已经确认发生了癌变,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结肠增生息肉不一定会发生癌变,如果结肠息肉做了病理,显示仅仅是增生性的结肠息肉,那一般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只是一种炎症引起的,积极进行抗炎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是病理结果显示为异型增生或者是一些低级的上皮内瘤变,那么就要注意了,这一般是一种癌前病变,一般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就会发生癌变。

结肠增生息肉怎么回事

增生性息肉常为小丘状隆起,呈灰白露滴状,直径多在2~5毫米,广基,半球形,表明光滑,呈淡红色或者淡褐色,绝大多数并无临床症状,老年人多见。结肠增生性息肉一般不需要切除,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是由于肠道黏膜受炎症、损伤等刺激产生的局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