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说明什么问题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说明存在某些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在进行大手术以后、烧伤以后出现应激状态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但不能单一的凭借这一项检查结果就诊断是某些疾病引起的,还需要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才可以明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偏低,患者有在外就餐的病史,同时又有发热、腹痛、腹泻等表现,这时候需要考虑细菌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伤寒杆菌感染,这类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可出现偏低,甚至消失的情况。如果证实是伤寒引起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规范、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为喹诺酮类抗生素,这样才能尽快的控制患者的症状。

如果考虑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 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寄生虫的种类,再进行驱虫治疗。

如果是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的,无需特殊处理。 通常在应激解除以后,指标会逐渐恢复正常。

在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以后,要及时就医,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再作出正确的处理。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医患问答

更多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常见于哪些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常见于以下疾病: 1、最主要就是见于过敏性的疾病,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寻麻疹。 2、寄生虫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比如蛔虫、钩虫、血吸虫病。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寄生虫类疾病的发病率会减少,但要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时,也应该给患者常规排查有无寄生虫的感染。 3、皮肤病也可能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比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泡疮、银屑病。 4、血液病一样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肺癌。 5、风湿病的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

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抗感染和参加防御反应,可以有效抵御外来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其次,当发生酸中毒、急性溶血或尿毒症时也会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现象。正常人在抽血前,如果情绪激动或者运动,也可以表现为白细胞的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中,中性粒细胞升高,通常是提示患者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可以伴随有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者白细胞总数正常。现在所说的情况是中性粒细胞数量,想要了解它的正常范围,这个是通过血液常规检测的结果,也就是说血液全套检查可以初步分析确定,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用来判断抵抗性或者是抗病能力。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是确定针对细菌有效的抵抗细胞,所以说正常范围是50%~70%。

嗜酸性胃肠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有弥散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发热或特殊食物过敏史。现在主要是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可能会出现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肚子不消化,拉肚子肚子不舒服,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一般建议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和调节肠道的药物治疗,是可以逐渐好转的,治疗期间不要吃辛辣食物和饮酒,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