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1周前他自觉口角处张口疼痛不适,明确诊断为口角炎,于是决定予以患者局部抗炎治疗,针对患者的口角已有结痂情况,故予以0.2%醋酸氯己定局部湿敷,患者口角有分泌物渗出,可用金霉素软膏涂抹于患处抗感染治疗。
【基本信息】男性、37岁
【疾病类型】口角炎
【就诊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局部抗炎治疗
【治疗周期】口腔门诊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患者口角疼痛不适好转
一、初次面诊
前一段时间,一位37岁的患者来到我科就诊,据患者自诉大约1周前他自觉口角处张口疼痛不适,以为只是前几天吃辣了上火,所以未予以重视,自行涂了些保湿的护肤品。
但随着时间的进展,他感觉自己口角处的疼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较前明显加重了,并且还伴有分泌物渗出,于是他又自行服用了消炎药(具体不详)治疗,但口角处疼痛症状还是没有明显缓解,反而口角处出现了明显红肿。
因为口角处的疼痛不适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了,所以他还是决定来医院就诊,明确一下自己口角疼痛且红肿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患者既往没有特殊的病史,只是平时不爱吃蔬菜水果,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了解完患者的病情后,我先检查了他的口角情况。患者口角处皮肤黏膜可见红肿明显,有分泌物渗出,伴血痂形成,张口时疼痛明显,张口受限。
因为患者口角区域的皮肤有红肿、渗出、结痂、张口受限,结合患者不爱吃蔬菜、水果,所以我考虑他的诊断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且继发感染。
二、治疗经过
由于患者嘴角表现比较明显,所以初步考虑为口角炎。对于这个病,他觉得很疑惑,问我为什么会得这个这个疾病。其实口角炎是上下唇两侧联合处口角区各种炎症的总称,其主要类型有感染性口角炎、创伤性口角炎、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及接触性口角炎。顾名思义,其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由于、感染、创伤、营养不良及接触所致。而患者平时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可能会有维生素的缺乏,所以这可能是他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他发病后没有及时来医院就诊治疗,所以导致了嘴角处的继发感染,出现了糜烂、渗出及结痂症状。
明确了患者的诊断,我决定予以患者局部抗炎治疗,针对患者的口角已有结痂情况,故予以0.2%醋酸氯己定局部湿敷,患者口角有分泌物渗出,可用金霉素软膏涂抹于患处抗感染治疗。并且嘱咐患者要保持口角的清洁干燥、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舌头舔患处或用手撕痂皮,以防感染加重。
其实治疗口角炎的关键是首先要分清其类型,明确诊断,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患者复诊后,其口角处疼痛不适、红肿消失,未见明显渗出。之前患者咧着嘴笑或张口嘴角都会十分疼痛,但经过治疗后,现在又能正常张口及大笑了。
因为患者平素不爱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因此在治疗后,我对其进行了健康宣教,建议其日常平衡膳食、调整饮食结构。通过宣教,患者饮食习惯较前有所好转,未发现因口角炎复诊。
四、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杂粮、大豆制品、动物肝脏、蛋类和牛奶等。
2、保持口腔卫生,用餐后勤漱口,避免口腔病菌繁殖,造成口腔感染。
3、积极锻炼,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4、在口唇干的特别厉害时,可以涂抹一些甘油或者食用油,这样可以防止干裂继续发生,也可以防止出现用舌头舔的情况。
5、保证水分摄入,避免唇部干燥,少喝刺激性饮料。
6、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五、个人感悟
口角炎俗称“烂嘴角”,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渗出、结痂等。患者张口易导致出血,吃饭及说话均可受影响。
对于口角炎,很多患者可能以为只是上火所导致的口角溃烂,所以不予以重视。本次就诊的患者最开始出现口角处张口疼痛不适时没有重视,导致口角处继发感染,出现了口角处皮肤黏膜红肿、分泌物渗出、血痂形成等症状。所以如果出现了口角炎的症状,如糜烂、渗出、结痂、张口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其实口角炎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如保护好面部皮肤、保持口唇清洁卫生、进食后注意洁净口唇。口唇发干时,可涂少许甘油或油膏,防止干裂发生,不要用舌头去舔,如果用舌头去舔,可导致局部越发干燥,从而发生糜烂。针对患者这种类型的营养不良型口角炎,除了临床治疗外,平时还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同时还要多喝水,以利体内毒素快速排出,让机体保持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