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位中年男性,起因是发现腿肿伴有尿量减少,3天后见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并在就诊前一天出现了头晕的症状,于是前来就诊。完善检查,诊断为2期膜性肾病。治疗上予以金水宝片等药降尿蛋白。由于疗效不佳,改用大量激素抗炎抗免疫,予以甲强龙静滴,三天后改为泼尼松口服,逐渐减量,后病情好转出院。
【基本信息】男、51岁
【疾病类型】膜性肾病
【就诊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9月
【治疗方案】抗炎抗免疫、调脂等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6天,终身随访
【治疗效果】病情好转,恢复可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位中年男性,起因是发现腿肿伴有尿量减少,3天后见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并在就诊前一天出现了头晕的症状,于是前来就诊。
门诊完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发现患者血清白蛋白降至24.6g/L,尿蛋白+++,且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升高,考虑为肾病综合征,为进一步治疗,建议患者先办理入院手续,患者接受建议,于是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办理好入院手续后,立即安排患者做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明确患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风险,还进一步完善了D-二聚体等检查。示血清白蛋白进一步下降,血肌酐在正常范围,D-二聚体有上升,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示9.17g/24h。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症状,考虑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为明确肾病综合征原因,当日下午完善了肾穿刺病理活检,提示2期膜性肾病
由于膜性肾病起病隐匿,是隐匿性肾炎的常见类型,早期只需要降尿蛋白治疗即可,遂予以金水宝片等药降尿蛋白。用药两天后,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示7.84g/L,提示该治疗方案疗效不佳,于是改用大量激素抗炎抗免疫,予以甲强龙静滴,三天后改为泼尼松口服。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积极治疗,相比入院时的双下肢水肿伴头晕,症状有明显缓解,而且精神状态也变好,水肿症状渐渐消失,头晕未再出现,小便次数和量恢复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肝功,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已恢复正常水平,提示病情好转。于是予以出院,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生活护理,如有不适,及时返院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四、注意事项
1、日常饮食以低盐优质蛋白为主,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与尿量接近比较合适,因此膜性肾病患者出院后在家也要自行记录每日尿量,以避免液体摄入过多。
2、膜性肾病是慢性病,且有复发可能,患者要正视疾病,积极应对,避免因为患病而持续心情低落。出院后自行服用激素药物时,按照医嘱剂量服药,一周后回院复查,明确是否要调整剂量。出院后半年内,每月回院复查一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确定疗效。同时注意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肾穿刺后要绝对卧床休息20小时以上,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因此建议在肾穿刺前行排尿训练,或者在他人帮助下,在床旁缓慢小便。
五、个人感悟
患者是因双腿浮肿,伴尿量减少和头晕来就诊的,经检查发现患者是患上了2期膜性肾病,膜性肾病起病隐匿,是隐匿性肾炎的常见类型,可能患者自身都没想到是肾病导致的。
膜性肾病是一种比较难发现的肾病类型,大多数患者都是体检时偶然发现尿蛋白,进而查出有膜性肾病,病理改变主要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的沉积,机制比较复杂,总体预后一般,但有部分早发现的患者可以在5年内痊愈,主要是使用激素药减轻抗原抗体复合物对肾小球血管袢的炎性作用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