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自诉从1年前开始无原因出现跛行,且跛行距离越来越近,后来行走至100米左右就得休息几分钟,两条腿膝盖以下皮肤发凉,并偶有足趾麻木感,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然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及右侧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抗血小板凝聚,予瑞舒伐他汀钙片以稳定斑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跛行消失,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恢复,双侧足背动脉恢复搏动。
【基本信息】女、83岁
【疾病类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就诊医院】兴安盟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2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及右侧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抗血小板凝聚,予瑞舒伐他汀钙片以稳定斑块)
【治疗周期】10天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跛行消失,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恢复,双侧足背动脉等恢复搏动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来就诊时由子女用轮椅推进诊室,自诉从1年前开始无原因出现跛行,且跛行距离越来越近,后来行走至100米左右就得休息几分钟,自觉两条腿膝盖以下的皮肤发凉,并偶有足趾麻木感,但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未进行任何处理,期间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曾诊于当地医院,经过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肢动脉硬化,多处狭窄近闭塞(未见报告单)。今为进行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经过查体患者皮肤无破溃,无足趾坏疽、精神状态、饮食均受影响而欠佳。暂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将患者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查体,双下肢皮色尚可,足部无凹陷性水肿,足趾皮色正常,足趾无溃烂,足趾皮温较低,足部无压痛,末梢毛细血管欠充盈,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左侧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完善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CT等。双下肢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1、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改变,右侧髂内动脉部分闭塞2、左侧股浅动脉全程重度狭窄及大部分闭塞,考虑双侧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闭塞。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评估患者达到手术治疗标准,与患者沟通后,同意行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及右侧髂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手术顺利,使闭塞的血管通畅,夹层消失,支架位置满意,拔除管道,压迫止血并加压安返病房。
术后并口服药物对症治疗,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抗血小板凝聚,予瑞舒伐他汀钙片以稳定斑块等改善循环、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并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和适当锻炼以促进病情恢复。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手术与药物的联合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自觉右下肢疼痛感减轻,跛行消失。查体:双下肢皮色尚可,足部无凹陷性水肿,足趾皮色正常,足趾无溃烂,足趾皮温正常,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恢复,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左侧腘动脉搏动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恢复搏动。患者精神状态、饮食及睡眠状况也随之得到改善。
四、注意事项
1、因血脂、血糖等因素均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有关联性,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建议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
2、注意遵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以达到联合治疗的目的,切记避免自行停药或加减药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术后应注意切口处的干燥与卫生,避免感染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4、术后避免长期卧床,适当运动,以巩固治疗效果和促进病情恢复。
五、个人感悟
经过对该患者的诊疗,得到很多感悟,有很多因素可以造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风险的增加,如高胆固醇、吸烟、高血压、老龄等,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应尽早的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造成的影响。
例如从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适当体育锻炼等方面入手,增加低脂、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果蔬在餐食中的占比,尽早戒烟以及避免过多二手烟的吸入。另外超重和肥胖也会增加患该病的风险,因此也应将体重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如BMI18.5-23.9(BMI,体质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上述数值区间为正常体重)。
患者的积极配合也有助于疾病的快速恢复,该患者依从性高,联合手术和药物共同治疗,缩短了治疗进程。且在出院后,严格遵医嘱,随访得知患者后期复查病情未反复。因此院后康复工作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