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女性下肢动脉硬化症,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5岁中老年女性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歇性跛行,2个月前上述症状开始逐渐加重,入院后晚上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为左侧下肢动脉硬化,达到手术治疗标准。于是给予患者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股、腘、胫前动脉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一般情况良好,睡眠、饮食等有所改善,双下肢血管闭塞症状明显缓解。

【基本信息】女,65岁

【疾病类型】下肢动脉硬化

【就诊医院】兴安盟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12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手术+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抗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

【治疗周期】10天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间歇性跛行消失,足趾皮温恢复,足部压痛消失,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一位65岁中老年女性,经详细介绍病情得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良好,从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至200米左右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自觉左下肢皮肤发凉,且偶尔有足趾麻木感,当时这些症状未引起患者的重视,没有进行相应的治疗。

2个月前,上述症状开始逐渐加重,跛行距离最短时只有20米,于是就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医院为她进行了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检查示左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为了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

于是我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只见患者双下肢皮色尚可,足部无凹陷性水肿,左足趾皮温较对侧略降低,足部有压痛,末梢毛细血管充盈差,左股动脉搏动正常,腘动脉搏动减弱,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将患者收入院,并完善相关检查。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补充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双下肢CT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示: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多发狭窄,左侧腘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其余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常。

image.png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左侧下肢动脉硬化,并达到手术治疗标准,与患者沟通后,患者同意进行手术,于是给患者进行了术前相关检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并积极配合进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股、腘、胫前动脉球囊支架血管成形术,手术时长1小时30分。术中扩张闭塞血管,并将支架植入左侧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再次造影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支架位置满意,拔除管道,闭合血管,压迫止血并加压安返病房。

因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因此服用口服药物共同治疗,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抗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且需配合长期适当运动锻炼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来巩固治疗效果,以期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

三、治疗效果

经过系统完善的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首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睡眠、饮食等有所改善,其次双下肢血管闭塞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恢复,足部压痛消失,末梢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左股动脉搏动正常,腘动脉搏动可触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右侧腘动脉搏动可触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正常。继续抗凝药物治疗,术后定期复查。

四、注意事项

1、注意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因高血压加重病情。

2、术后遵医嘱进行随访检查。超过40岁的患者,应坚持每年检测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肺部X线、心电图。

3、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服药。

4、适量运动,术后患者运动应该掌握运动强度,反映运动强度大小最实用的指标是心率。计算公式:170-年龄=你运动时每分钟心跳最快的限度。例如,如果年龄是65岁,每分钟105次心跳就是上限,患者一定要把心跳控制在限度之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运动,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起居规律,避免熬夜等。

五、个人感悟

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接诊、治疗过程中,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均各有不同,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预防、减缓此类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一部分男性患者的发病与吸烟有极大联系,因此我们要远离烟草环境,尽量减少主动与被动吸烟,该病例是中老年女性,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因此对于基础疾病的控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低该病发生的几率。

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摄入量不断增加,而这也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因此改变饮食习惯,拥有好的生活方式也会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该病例患者自就诊以来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高,病情恢复快,且坚持做好术后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在后期随访过程中得知,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未复发,因此以后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依从度,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及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

手术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传统的开刀的方法,要根据下肢动脉堵塞的部位跟长度来开刀,开刀的方法主要是内膜剥脱术,另外一个就是血管的搭桥术,也叫血管转流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目前可以通过,血管腔内的治疗来达到微创治疗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血管穿刺,放支架,球囊扩张放支架的办法,来改善下肢的供血,目前手术治疗就主要是分这两大方面,要根据病情来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是通过血管穿刺的方法把血管进行扩张,然后放入支架,也叫做血管腔内治疗,这跟心脏放支架的,这个治疗过程是类似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吃什么药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分这么几类,一类是扩张血管的药物,比如西洛他唑 贝前列素钠或者沙格雷酯,这3种药物,目前在国内应用的是最广泛的,再有一类是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再有氯吡格雷,这都是国内国际应用,比较多的抗血小板的药物,再有就是针对动脉硬化的病因,应用的是,降血脂的药物,一般来讲是 他汀类应用最多,像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者匹伐他汀, 这些他汀类的药物 ,再有一些,比如贝特类的药物,非诺贝特 这些药物也是可以应用,作为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来治疗 ,再有 比较严重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可以考虑应用,抗凝的药物,小剂量的抗凝的药物,在国外的最新的研究中,也是能够表现出比较好的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专家提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扩张血管的药物,比如西洛他唑等,第二类是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第三类是针对动脉硬化的病因,应用的是降血脂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应用最多。如果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抗凝的药物。

如何区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诱发的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疼痛,与其他疾病的疼痛区别应该是比较好分的。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ASO这个病的疼痛,多半是表现出静息痛,或者是间跛行的疼痛。通过休息间跛行的疼痛,它多半是伴随肢体的皮肤的发凉,它多半会出现鸡爪爪,他多半会出现足背动脉颈后动脉的触摸不到,触摸的减弱。其他的疼痛我们比方说,我们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的疼痛,它是跟运动有关系的一动体温易发生改变,或者是你触摸按压某些穴位某些骨头,它就会疼痛,挤压它也会疼痛。或者有些病人甚至跟天气跟劳累有关系等等,应该说它还有其他的理化检查指标。比方说这类的患者拍一个关节片子,关节片是否有些磨损,通过查血有些病人就会存在,内风湿分子阳性血呈抗O式阳性,体现他有些风湿指标、活动性的指标。通过它这些临床的指标也好体征也好,乃至一些相关的检查也好,都能对这类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