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诊断为孤独症,综合治疗后症状得以改善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4岁男孩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还伴有孤独症。为了能让患者改善言语社交功能,使其能够融入学校,因此对其进行了康复训练,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低频脉冲点治疗等。通过治疗,患儿言语、交流等情况较前改善。

【基本信息】男,4岁6月

【疾病类型】孤独症

就诊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行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低频脉冲点治疗等综合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12天,长期随访。

【治疗效果】患儿社交意识、主动交流意识较前改善,行走姿势较前有所纠正。

一、初次面诊

一对夫妻带着一个男孩前来看病,夫妻均满脸愁容,尤其男孩的母亲,面容憔悴,年纪轻轻两鬓都有白发了,询问就诊原因,男孩的母亲说道:孩子虽然是足月顺产,但出生后生长发育就落后,9月大时,孩子腰部无力,不能独坐,去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头颅MRI检查,说是双侧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考虑为脱髓鞘改变,进行动态脑电视频检查,为正常范围脑电图,诊断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给予康复治疗一月,并转入康复机构进行康复锻炼,于1岁8月可独立行走,但不能言语。

1年前,患儿睡眠中突然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肢体僵直,伴有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约持续了40秒后缓解,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脑电图检查为异常脑电图,诊断为癫痫,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

9月前因不能言语,智力落后于同龄人,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半年余。现在患儿仍交流意识差,不能与人进行言语交流,存在社交障碍及言语交流障碍,智力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反应迟钝,可简单发“爸爸”等音,生活自理能力差,对颜色无分辨能力,对数字无概念,遂来就诊。

根据患儿的病史、相关检查及治疗经过,初步诊断患儿为“孤独症,继发性癫痫”。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后,完善血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等基本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基于孤独症,继发性癫痫的诊断,给予行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感觉获得13分,交往获得18分,运动获得16分,语言获得6分,自理获得11分,总分为64分,提示受试者有可疑的孤独症表现,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运用语言能力差,日常生活维持一成不变行为活动,带动困难,存在认知障碍。

继续完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检查,患儿总分获得31分,其中人际关系2分,模仿能力2分,情感反应2分,肢体动作3分,使用物体3分,变化适应2分,视觉反应1.5分,听觉反应2.5分,感觉反应2分,焦虑反应1分,语言交流2分,非语言交流2.5分,活动水平2.5分,智力水平2分,总体印象2分,因患儿总分在30-36.5分范围内,且适于3分项目不足5项,诊断为轻度孤独症。

孤独症2.png 

患儿目前孤独症诊断明确,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言语障碍,智力发育落后,认知、理解落后同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滞后,为改善患者言语社交功能,使其能够融入学校,因此对其进行了康复训练,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低频脉冲点治疗等。患儿社交意识、主动交流意识较前改善,行走姿势较前有所纠正

但是因为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训练才能让效果逐渐显现。而且随着儿童的成长,对功能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同时告知家长要做好长期治疗打算,和专业人员一起,分阶段规划治疗计划以及家庭的安排。

住院12天后,考虑到患儿情况好转,因此安排其出院,并告知家长在家也要做好沟通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防止摔伤发生,并于1个月后门诊复查。

、治疗效果

患儿入院后,给予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确诊为孤独症,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感觉统合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低频脉冲点治疗等。患儿社交意识、主动交流意识较前改善,行走姿势较前有所纠正,提示治疗有效。

嘱患儿家属出院以后,继续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液治疗继发性癫痫,按时复查,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注意事项

1、患儿行走姿势异常,易摔倒,注意防止摔伤。

2、患儿年龄尚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康复治疗时,注意活动力度,防止发生骨折、关节脱位、肌腱拉伤等。

3、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

4、坚持长期有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也要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

五、个人感悟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发病率逐渐增加,属于大脑紊乱疾病,通常表现为患者不同的大脑区域不能协调配合,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一般认为,孤独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也可能与生活环境有关。

孤独症患者,通常在3岁以前就开始出现相关症状,孤独症患者症状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不喜欢与人进行交往,还可表现为语言障碍,不喜欢与人交流等。我们这位小患儿,从出生开始发育就落后于同龄孩子,并逐渐出现社交障碍、言语障碍等表现,临床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

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越早期治疗,效果越好,越可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提高患儿与他人沟通、接触能力。所以,作为父母,应及早发现孩子发育异常之处,尤其是有孤独症家族史,更应引起重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全家人的寄托,当孩子出现疾病时,不仅会对孩子健康及生长发育有影响,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发展,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孤独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症状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一,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二,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三,重复刻板行为。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情况如何

儿童孤独症的孩子的预后,儿童孤独症的谱系障碍,它的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早期干预,能够明显的改善其预后,在我们国家目前还缺乏长期的,纵向追踪的资料,那结合国际的文献报道,以及医院这十几年的,临床康复实践表明,其实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它不是不治之症早期干预。系统干预以后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那么医院的临床实践表明,这十几年的,临床康复实践表明,那么这些孩子,儿童孤独症的孩子,经过干预以后30%左右的孩子,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学习,大多数经过干预以后,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孤独症儿童能上学吗

还需要了解学校对孤独症儿童的接纳程度和特殊教育的开展程度,在入学前将孩子的情况如实的反映给学校负责人,如果孩子孤独症的社会功能比较高,可以在学校上学,如果社会功能比较低需要半天康复机构和半天的普通学校,如果孩子功能特别低只能先在康复机构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以后才能进行普通教育。孤独症儿童可以正常上学,但前提是要在前期的正确干预下社交能力和认知水平都能达到或接近同龄儿的水平,但家长在上学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先了解学校的教育资质、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