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老大爷胆囊炎急性发作,药物抗炎止痛三步走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64岁的男性患者,被诊断为胆囊炎时,未引起重视,一直反复在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经过检查后发现胆囊多处存在结石,属于结石性胆囊炎。明确病因后,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抗炎、解痉、止痛等。治疗期间还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等护理,4天后症状基本缓解。

【基本信息】男、64

【疾病类型】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多发小结石、胆总管结石

就诊医院】全椒县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3

【治疗方案】予以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消炎利胆片利于胆汁的分泌及排泄,曲马多解痉止痛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

【治疗效果】患者未再发作腹痛,也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出院后1周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均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

患者是位64岁的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60/90mmHg”,平素未规律用药治疗,这次来就诊是因为他右上腹痛1月余,并且加重了4天。

患者自述他于1月余前饮酒后出现了右上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不伴右肩背部放射痛,于晚饭后腹痛明显加重,无缓解方式,无恶心、呕吐、发热,遂患者就诊于外院,当时予以头孢孟多酯钠及甲硝唑抗感染、曲马多止痛治疗,于症状缓解后出院。随后患者又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腹部CT提示:1、右肺缩小伴右肺门致密影,术后改变?2、双肺散在少许斑片影及条索灶;3、双肺微小结节;4、胆总管末端结石;5、胆囊炎症。完善腹部MRI提示:胆总管异常信号,水成像胆总管局部充盈缺损,考虑诊断为胆囊炎、胆结石。遂予以消炎、止痛(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有所好转。

4天前患者自觉腹痛加重,同时伴有胸闷、胸痛,无右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皮肤黄染等不适,为进一步进行治疗,遂患者就诊于我科门诊,将患者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待患者入院后给他完善了体格检查,患者精神欠佳,表情痛苦,触诊胆囊时墨菲征阳性,心肺未见其它阳性体征。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我给患者完善了血常规、肝肾功、输血前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大小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C反应蛋白异常增高,这提示患者存在炎症感染,余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为了明确患者此次腹痛是否由于胆囊炎症所引起,我还安排患者进行了胰胆管系统核磁检查,结果提示:1、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2、胆囊炎,胆囊内小结石或息肉可能;3.肝左叶及双肾囊肿,左侧肾上腺增粗。腹部CT示:胆囊内多发小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炎症。

image.png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化验检查综合分析,考虑患者的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内多发小结石、胆总管结石。对于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引发的胆囊炎,一般建议在炎症控制后,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患者可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胆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该患者目前处于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期,在治疗上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待病情平稳后再考虑择期手术治疗。

在治疗上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消炎利胆片利于胆汁的分泌及排泄,曲马多解痉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期间让患者禁饮食,予以静脉补液、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经过4天的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均恢复正常,因患者自身原因,不愿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遂准予出院,嘱其院外继续口服消炎利胆片进行治疗。

三、治疗效果

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后,患者的急性胆囊炎症状得以缓解,腹痛未再发作,也未再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患者于出院后1周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均恢复正常,肝肾功能也未见异常。

虽然患者急性症状已基本缓解,但因为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且胆囊、胆管等部位均存在结石,极易复发。叮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定期来医院复查腹部B超,观察病情变化,建议2-3月后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解除胆囊炎诱因。如果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

1、禁饮食期间一定要遵医嘱,防止食物进入胃肠道后刺激胆囊分泌胆汁,引发腹痛。

2、恢复饮食后,可以先尝试流质、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燕麦等,以清淡饮食为主。适当增加蔬菜摄入量,尽量避免进食油腻的食物,不要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建议积极用药控制血压,必要时前往心内科进行诊治,为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创造良好的条件。

4、患者遵医嘱于规定时间前往医院复查,建议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消除病因。

5患者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不要有思想包袱

五、个人感悟

急性胆囊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结石性和非结石性两种,临床上以结石性胆囊炎居多,是由于胆囊结石刺激或压迫黏膜,从而诱发了炎症反应。有胆囊结石存在时也容易出现胆道逆行感染,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致病菌。该患者就是存在胆囊内多发小结石,胆汁淤积诱发细菌感染,从而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相对来说不困难,通过临床表现、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就能诊断。对于合并感染的急性胆囊炎首先选择保守治疗控制感染,待病情平稳后再择期进行手术治疗。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急速发展时可并发胆囊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引急性腹膜炎,此时病情比较危急所以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积极进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另外对于存在胆囊结石但没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B超检查观察结石变化。如果胆囊结石增大超过2cm,或者存在多发小结石,则应该遵医嘱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贻误病情。

胆囊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急性胆囊炎是一个急性发作过程,患者暴饮暴食、喝酒、吃了一些油腻的食物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的表现,发病比较急,慢性胆囊炎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患者会间断出现右上腹痛的表现,与饮食不规律有关。2.急性胆囊炎治疗周期短,及时治疗后患者很快会恢复,慢性胆囊炎治疗时间相对较长。3.急性胆囊炎一般需要给予抗感染治疗,需要静点一些消炎药,比如头孢类药物、莫西沙星等,慢性胆囊炎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常规的消炎利胆治疗就可以。4.慢性胆囊炎常常合并其它胆囊疾病,比如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通常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缓急来区分的,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的性质非常剧烈、伴有背部或者右侧肩胛部疼痛、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称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出现右上腹或者上腹部隐痛、涨痛,疼痛时间比较长、有可能几个月时间,也有可能几年的时间,诊断明确之后也建议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行超声检查的时候胆囊肿大、内部有可能有结石、胆囊壁有炎症、周围有可能有渗出等等,通常需要到医院来及时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区别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区别非常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两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腹痛比较剧烈,常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发烧。慢性胆囊炎腹痛比较轻微,可以伴有恶心,嗳气。第二,两者的体征也是不一样的。急性胆囊炎会出现明显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及肝区叩击痛,有的时候会合并肌肉紧张。慢性胆囊炎主要是表现为右上腹压痛,一般没有反跳痛和肌紧张,没有肝区叩击痛。最后,急性胆囊炎如果行B超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周围有渗出。而慢性胆囊炎一般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周围没有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