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若不治疗 两年易致残

专家介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2%~0.4%,中国大陆至少有540万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后致残率达50%,三年后致残率达到70%。在我国仍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相当多的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治疗。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有关节肿痛和晨僵的现象,应及时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同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患者需长期用药。生物制剂虽然起效快,但需严格遵医嘱,并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进行监测。

“类风湿关节炎的确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委介绍,根据疾病的程度不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关节肿胀、压痛、晨僵、畸形,最终会导致关节残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委也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9年就把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列为世界上三大杀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概是0.2%~0.4%,如果根据中国13亿人口来算,中国大陆至少有540万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甚至更多。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男女比例是1:3,各种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发病随年龄逐渐增加,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期。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除了遗传、病毒感染和性别因素外,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也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其中免疫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主要包括白介素-6(即IL-6)、白介素-1(即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很高。有数据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后,致残率达50%,三年后,致残率达到70%。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在所有关节病中居首位。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破坏位置在关节,但它不单纯影响关节。”专家说,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导致肺部、皮肤病变,血液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据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左右患有抑郁症,71%会出现轻度疲劳,42%会出现重度疲劳。”

“正因为如此,类风湿关节炎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专家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年平均门诊用药费用为每人(17238±8018)元。同时,随着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的丧失,患者及其家庭收入也会减少。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英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支出显示,平均每年每位患者的直接药物支出是5720美元,间接支出是5822美元。“因为患者不能活动,要坐车、要有人照顾,这些支出非常高。”

提醒:关节肿痛和晨僵应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越早治疗越有利,因为关节一旦破坏了就不能恢复。”专家指出,关节部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主要的受影响部位,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关节肿痛。最常见的是对称性的小关节肿痛,而且在手上都表现为近端的指尖关节肿痛,也存在个别的单关节肿痛、大关节肿痛。

还有,早晨起来僵硬,需要活动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很多疾病都有晨僵,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至少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早期晨僵时间可能会短一点。”他建议,有关节肿痛和晨僵的患者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让专科医生做出鉴别和诊断。

他说,确诊类风湿关节炎,除了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表现,还要做血清学的检查。其次,很多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比如抗环胱氨酸抗体,对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此外,X射线照相、核磁共振、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也可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时看到关节破坏、残疾。有些超声检查,也可在较早期时发现疾病。

治疗:生物制剂起效快但需严格遵医嘱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专家说,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同时延缓关节结构的破坏,保持较好的结构和功能预后。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药物治疗。

传统的药物治疗,一种是非甾类抗炎药,只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不能阻断病情发展;一种是缓解病情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非常重要,但至少要服用两到三个月效果才能显现;还有一种是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的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非常有效,但不能滥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开始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制剂能直接作用于主要的炎症因子,能更迅速有效地缓解症状,抑制关节结构的破坏。此次在中国上市的生物制剂托珠单抗,就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因子之一—白细胞介素-6(即IL-6)受体这个全新的靶点的拮抗剂,它能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关节破坏,主要用于治疗对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物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关成年患者。2013年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中,托珠单抗被推荐为一线用药。

不过,专家也提醒,使用生物制剂一定要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并需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进行监测。

专家介绍,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2%~0.4%,中国大陆至少有540万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后致残率达50%,三年后致残率达到70%。在我国仍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相当多的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治疗。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有关节肿痛和晨僵的现象,应及时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同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患者需长期用药。生物制剂虽然起效快,但需严格遵医嘱,并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进行监测。

“类风湿关节炎的确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委介绍,根据疾病的程度不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以有关节肿胀、压痛、晨僵、畸形,最终会导致关节残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委也说,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9年就把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列为世界上三大杀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概是0.2%~0.4%,如果根据中国13亿人口来算,中国大陆至少有540万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甚至更多。类风湿关节炎以女性多发,男女比例是1:3,各种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发病随年龄逐渐增加,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期。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除了遗传、病毒感染和性别因素外,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也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因子,其中免疫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主要包括白介素-6(即IL-6)、白介素-1(即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很高。有数据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后,致残率达50%,三年后,致残率达到70%。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在所有关节病中居首位。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破坏位置在关节,但它不单纯影响关节。”专家说,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导致肺部、皮肤病变,血液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据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左右患有抑郁症,71%会出现轻度疲劳,42%会出现重度疲劳。”

“正因为如此,类风湿关节炎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专家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年平均门诊用药费用为每人(17238±8018)元。同时,随着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的丧失,患者及其家庭收入也会减少。美国、加拿大、瑞典、荷兰、英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支出显示,平均每年每位患者的直接药物支出是5720美元,间接支出是5822美元。“因为患者不能活动,要坐车、要有人照顾,这些支出非常高。”

提醒:关节肿痛和晨僵应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

“类风湿关节炎越早治疗越有利,因为关节一旦破坏了就不能恢复。”专家指出,关节部分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主要的受影响部位,大部分患者都存在关节肿痛。最常见的是对称性的小关节肿痛,而且在手上都表现为近端的指尖关节肿痛,也存在个别的单关节肿痛、大关节肿痛。

还有,早晨起来僵硬,需要活动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很多疾病都有晨僵,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至少半小时甚至一小时以上,早期晨僵时间可能会短一点。”他建议,有关节肿痛和晨僵的患者去风湿免疫专科就诊,让专科医生做出鉴别和诊断。

他说,确诊类风湿关节炎,除了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表现,还要做血清学的检查。其次,很多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比如抗环胱氨酸抗体,对于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此外,X射线照相、核磁共振、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也可在类风湿关节炎严重时看到关节破坏、残疾。有些超声检查,也可在较早期时发现疾病。

治疗:生物制剂起效快但需严格遵医嘱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不能根治。”专家说,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同时延缓关节结构的破坏,保持较好的结构和功能预后。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药物治疗。

传统的药物治疗,一种是非甾类抗炎药,只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不能阻断病情发展;一种是缓解病情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非常重要,但至少要服用两到三个月效果才能显现;还有一种是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的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非常有效,但不能滥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开始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生物制剂能直接作用于主要的炎症因子,能更迅速有效地缓解症状,抑制关节结构的破坏。此次在中国上市的生物制剂托珠单抗,就是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因子之一—白细胞介素-6(即IL-6)受体这个全新的靶点的拮抗剂,它能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关节破坏,主要用于治疗对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物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关成年患者。2013年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中,托珠单抗被推荐为一线用药。

不过,专家也提醒,使用生物制剂一定要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并需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进行监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化验血常规,反应蛋白,血沉。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系三,补体系四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要排除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肿瘤等的情况。关节肿胀明显,也可以完善关节腔滑液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做一些关节影像学检查,做x线平片或CT的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到达了晚期之后,可能会表现出如下的症状:1、首先会有非常明显而且持续的关节疼痛。2、会有关节的明显的活动不利,比如患者可能在早上有晨僵的现象,而且此时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其他的活动能力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下降。3、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关节畸形。在关节肿胀的基础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梭形畸形、尺偏畸形、天鹅颈样畸形或者是纽扣花样畸形等等。4、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关节外的其他症状表现,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病以及肺部相关疾病的表现,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又包括:1、一般检查,主要指的是血尿常规,血沉,c反蛋白,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等。2、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比如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igg以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等等。二、就是影像学检查: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到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以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以及脱位。2、ct检查,胸部ct进一步提示肺。病变,尤其是高分辨的ct对肺间质病变更为敏感。3、核磁共振检查,手关节和腕关节的核磁共振可以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4、超声,关节超声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具有鉴别意义。三、特殊检查,主要指的是关节穿刺术,还有关节镜以及关节活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