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一定不能忽视受凉感冒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13肺叶切除术后出现活动后气短表现冬天症状明显休息后缓解应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所以未就医治3天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咳嗽咳痰食欲下降下肢水肿症状就诊我院心电图CT检查后考虑为心力衰竭给予减轻心脏负荷、扩气管、抗感染、祛痰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症状明显改善

       【基本信息】男,71

【疾病类型】心力衰竭

就诊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 

就诊时间20213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厄贝沙坦、螺内酯、氟桂利嗪、富马酸比索洛尔降低心脏负荷、扩气管、抗感染、祛痰等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7天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症状明显得到改善

一、初次面诊

还没诊室我就听见大爷咳嗽声音在我上一个患者时候就能门外陆陆续续听到邓大爷咳嗽

经过询问了解到邓大爷13年前行肺叶切除术后就开始出现活动后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冬天症状最为明显休息后能缓解除此之外没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因为一直生活影响不大,所以也就没有就医

直到3天前,邓大爷受凉后感觉自己气短症状之前严重了而且伴有咳嗽咳痰表现,咳白色粘痰,食欲下降双下肢水肿。儿子邓大爷不对劲应该不只是单纯的感冒于是今天邓大爷我院就诊

根据邓大爷症状,考虑是心力衰竭,于是门诊以“心力衰竭”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邓大爷入院后为明确诊断,给安排了相关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胸部CT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少量返流,二尖瓣返流,三尖瓣大量返流,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说明邓大爷心肌受损,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且已经出现了心力衰竭。胸部CT示:两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两肺下叶轻度肺间质病变,右侧胸膜轻度肥厚说明邓大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且肺部可能存在感染鉴于邓大爷是受凉后出现症状加重,所以考虑可能是感染诱发了心力衰竭。

image.png 

综合检查结果和患者表现,该患者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大量反流,会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这样血液会淤积在下肢,这就解释了患者双下肢水肿的形成,最终患者确诊为“心力衰竭”。

明确诊断后,开始对邓大爷进行治疗由于心力衰竭无法治愈,只能用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予以患者降低心脏负荷、扩气管等药物治疗

针对心力衰竭,给予螺内酯、氟桂利嗪通过增加排尿量以改善心脏负担;给予厄贝沙坦减少心室重塑,降低死亡风险。CT检查显示大爷存在肺部感染,因此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氨溴索止咳化痰。

三、治疗效果

对症治疗7天后,邓大爷症状明显改善,神清、精神虽然轻度活动仍有气短咳嗽少量咳痰,但相较于入院前,这些症状到较明显改善肺部听诊发现邓大爷湿性啰音明显减少,仅存有少量干湿双下肢水肿,故准许出院。

出院前嘱咐患者规律口服药物治疗,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来院复诊。

四、注意事项

1.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严格控制每日进食量。摄入过量食物,易引起腹胀, 导致膈肌痉挛,继而影响心肺功能。

2.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中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和钾、镁、碘等元素。

3.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出门戴好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早就诊,避免病情恶化。

4.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五、个人感悟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心功能下降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有诱发因素,最主要的是感染,此外过度体力活动、疲劳、情绪激动和紧张妊娠和分娩都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因此患者要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并且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场所出门戴好口罩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早就诊,避免病情恶化。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心力衰竭的分级

心衰的分级标准有四级,一级患者虽然有心脏功能改变,但是没有临床表现,活动也不受限制,二级在患者有心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休息时没有症状,但是在体力活动时可能轻微活动症状,如胸闷,气喘,感觉胸闷,心功能三级,在轻微活动后即可出现胸闷气喘甚至心绞痛气短或呼吸困难等,4级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感觉到气场甚至呼吸困难,还伴有其他心衰的表现,如水肿。既然患者确诊是心力衰竭了,那么就需要积极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了,一般是采用利尿剂配合些扩血管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了。心衰的分级一般按照症状表现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的,一共分四级,还有一种是科力普分级,是按照肺部的听诊范围进行分级的。心力衰竭分类多种多样:1、按发病紧急情况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两种;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病的紧急来分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很多高血压病、冠心病增加后,发展到后期可以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指标

心力衰竭的指标: 1.生物学的指标,比如说BNP就是B型钠尿肽,不但可以用于心衰的诊断,而且可以帮助诊断呼吸困难的病因,以及为判断预后带来参考。 2.心电图;心脏彩超,能提供心脏准确的结构和功能以分析心功能,正常人的射血分数在55%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心衰的发生。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分级

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的步行距离,六分钟步行距离小于150米,为重度心衰,150到450米为中度心衰,大于450米为轻度心衰,可作为参考。二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