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哺乳期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可能是急性乳腺炎并脓肿的表现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29岁,正处于产后哺乳期。8天前,不小心伤及左侧乳房,不久后便出现左乳房内侧红肿伴疼痛,并能触及一硬块,后又出现发热症状。于社区医院进行抗炎治疗后,未有发热,但乳房仍疼痛,于是就诊我院。入院行相关检查后,给予患者“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术”+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激光理疗治疗,10天后,患者患者病情好转,左乳无明显疼痛。

【基本信息】女,29岁

【疾病类型】左侧急性乳腺炎并脓肿形成

【就诊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彩超定位下行“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术”+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激光理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

【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左乳无明显疼痛,左乳硬块范围较前明显缩小

一、初次面诊

患者29岁,结婚5年了,前段时间刚生完宝宝,目前正处于产后哺乳期。据患者叙述,从怀孕到生产,她身体一直都比较健康,没有什么问题,可就在8天前,在不小心伤及左侧乳房不久后便出现了左乳房内侧红肿伴疼痛,并且能触及一硬块,约核桃大小,后又有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至37.8℃。于是到社区医院就诊,进行“青霉素”抗炎治疗4天后未再出现发热,但乳房仍疼痛,于是改用“头孢类药物(具体不详)”治疗2天,并辅以催乳按摩刮痧治疗,可以疼痛仍无缓解,反而较前进一步加重,且增大至鹅蛋大小。现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

听完患者叙述,大致了解其发病经过后,我给她进行了专科查体,查体结果提示:双侧乳腺呈哺乳期改变,双乳头无凹陷,左乳头挤压排奶困难,右乳出奶通畅,出奶量可,左乳内象限皮肤红肿明显,可触及一肿块,疼痛明显,可扪及明显波动,右乳未触及明显硬块。左侧腋下可扪及一约1.5x1.5cm淋巴结,右侧腋窝及双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目前初步考虑患者的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并脓肿形成”,但还需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遂将患者以“左侧急性乳腺炎并脓肿形成”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完善了入院常规检查。其中血常规提示炎症升高,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同时,考虑患者乳房有肿块,且伴有疼痛,又给其完善了乳腺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左侧乳腺内侧象限见混合回声团块,范围约6.9x6.4x3.1cm,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质,部分区域呈流沙样改变,提示双侧乳腺哺乳期改变,左侧乳腺内侧象限混合回声团块,考虑脓肿形成。

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目前可以明确诊断为“左侧急性乳腺炎并脓肿形成”。考虑患者左侧乳房可扪及明显波动感,提示已有脓肿形成,所以我决定为患者在彩超定位下行“脓肿穿刺抽吸冲洗术”,穿刺液体送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结果回示: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克林霉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于是决定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并且同时进行激光理疗。叮嘱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不要进行哺乳。

image.png 

三、治疗效果
经过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激光理疗治疗10天后,患者左乳疼痛较前明显好转,左乳内象限皮肤无明显红肿,左乳硬块范围较前明显缩小,局部可触及少许波动感。患者住院期间无发热、纳差、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精神、饮食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经评估,患者病情稳定,左乳脓腔明显缩小,故予以出院。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抗感染治疗,院外注意休息,继续断乳,1周后回医院进行复查。

四、注意事项

1、保持乳房清洁,切忌使用香皂、酒精之类的化学用品擦洗乳头,否则会使乳头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乳头干裂导致细菌感染。

2、保持心情舒畅。因不良精神刺激,过度疲劳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故患者应心情舒畅,注意休息,保持情绪安定,乐观,忌恼怒忧郁。

3、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不要长时间压迫乳房,睡觉时尽量选择仰卧的姿势。

5、定期来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应尽快通知医生。        五、个人感悟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最常见的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本次患者患的也就是这个。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本例患者的症状是比较典型的,其有乳房红肿、疼痛的表现,且有发热症状,所以诊断起来也相对容易。

患者在发现不适后,能够尽早采取治疗,所以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因此,提醒广大哺乳期女性,如果一旦出现乳房胀痛、红肿不适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性乳腺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就是发生在乳房疾病的一个急性炎症,对于妇女来讲,急性乳腺炎实际上最常见的就是临床上的指的哺乳期的乳腺炎,这种炎症一般跟哺乳是相关的,也就是跟乳汁的淤积或者突然受外伤,局部外力的刺激之后,乳房的乳汁蓄积之后的继发的感染,而这种炎症往往跟细菌感染有关,因此平时又称之为急性化脓性细菌性感染。这一类的乳腺炎症,常见的西医治疗措施就是用抗生素或者抗菌素治疗,因为它就是细菌感染,因此抗菌素有一定的作用。当然抗菌素也有副作用,不能随便应用,患者会担心用了抗菌素之后,乳汁会不会受影响,会不会影响正常哺乳,因此临床上即便真正得了急性的乳腺炎,抗生素还是要慎用的,如果非用不可,还是要给病人交待清楚,怎样应用,应用多长时间,应用之后又对哺乳有没有什么影响,如何能够尽量避免对正常母乳的影响。此外在应用多长时间之后可以正常哺乳,或者某种抗生素是否对哺乳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都需要明确,在就诊的时候也应该明确的跟医生具体询问。

如何区分急性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

第一、从字面上,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产后妇女。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在非哺乳期。第二、急性乳腺炎一般是起病很急,会合并有发烧,大部分是出现痛性的肿块排乳不畅甚至破溃。非哺乳期乳腺炎即使出现在哺乳期,也会出现类似的乳房肿块红肿甚至发烧,但经过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不佳。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中靠细菌培养,甚至抗生素的治疗的效果来推断,以病理的诊断为准。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尽量采取穿刺活检手段。

急性乳腺炎的并发症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引起急性乳腺炎常见的原因是:第一、乳汁淤积,就是乳管不通;第二、是细菌感染,急性乳腺炎并发症呢,主要有脓毒血症和菌血症,病程进入急性化脓性炎症阶段,病人可出现脓毒血症和菌血症,此时病人,会出现持续的高热,面色潮红、谵妄,等全身中毒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是抗菌药物,应用不对症,炎症得不到控制,可发展为全身多脏器的转移性脓肿,例如肺的脓肿、肝的脓肿、骨髓炎等。乳房的深部脓肿,也就是说后间隙的脓肿,可以向胸壁破溃,进到胸腔里边形成脓胸,乳房的瘘管,是脓肿形成期,可以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或者是乳腺的瘘管,如果处理不当,可以形成长期不愈的,乳汁瘘临床上可以从乳管内,看到排出乳汁或者是脓液。上述情况,若在急性乳腺炎期间,就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可继续进行哺乳,一旦形成脓胸、瘘管、窦道,经久不愈,将要停止哺乳,势必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在乳腺炎的治疗方面,要尽早的疏通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