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发展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血源性感染疾病,并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目前,全球约有1.8亿人长期患有丙肝。但与常见的乙型肝炎不同的是,相当数量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健康。

根据1992年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在自然人群中丙肝病毒(HCV)抗体的阳性率为3.2%。我国丙型肝炎患者感染多数发生于1990年前后,大多源于输血或血液制品感染。在我国严格规范义务献血后,因输血或血制品而感染HCV的病例大幅度减少。

同其他病毒性肝炎一样,HCV感染后多数(80%)患者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丙型肝炎慢性化的比例高达70%~90%,包括儿童和成人,一旦感染,极易转为慢性。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常常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不易被发现。只有少数病人表现为活动性肝炎,有临床症状和反复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的进展速度和感染时的年龄相关,婴幼儿或儿童时期的HCV感染,疾病进展较慢,而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后病情发展快。

一般认为从感染HCV到发展为肝硬化约需10~30年,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老年人也可在2~3年内发展为肝硬化(图1)。根据WHO的数据,丙型肝炎患者中的5%~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肝细胞癌,5%死于长期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在西方国家,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移植的主要病因,而且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的复发率非常高。

丙型肝炎的病理学表现与甲型、乙型及丁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一般称为坏死性炎症。多项关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但较为一致的是研究者都认为,HCV感染者的肝脏汇管区淋巴样细胞聚集、胆管损伤和脂肪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BV感染。

目前,对HC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意义、HCV基因型与疾病发展的关系、不同基因型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不甚清楚,对HCV基因型的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目前认为,HCV1型和4型的复制水平、致病性可能较强,且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较2型和3型差。在我国,大多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为HCV1b型感染,该型病毒对干扰素有一定耐药性,因而治疗较为困难。

一直以来,丙肝疫苗的研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因为同病毒株和基因型病毒不断发生多基因变异,尤其是在同一患者体内存在显著抗原变异的病毒准种,同时自然感染后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缺失。目前仍无预防HCV感染的疫苗。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所致,HCV是1989年由美国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从100万克隆中仅找到一个阳性克隆,由此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感染后易呈慢性化,并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较高。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70%;另有20%-40%的患者不能明确其感染途径,对其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丙型肝炎是否存在母婴间的垂直传播问题仍未阐明。

HCV携带者在我国较HBV(乙肝)携带者为少,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

本病特点:

(1)急性肝炎症状较轻,常无黄疸或黄疸较轻,黄疸患者仅占25%。

(2)慢性化程度高,50%的急性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3)部分病例常与HBV重叠感染,症状较单纯HCV感染重。

丙肝病人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生活日用品婴个人专用,治疗用输注用品个人专用,避免从事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托幼工作,定期复查HCV感染标志及肝功能等。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吗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身体缺乏胰岛素引起,但是事实证明,也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糖尿病的发病与某些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比如说柯萨奇B4病毒,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等。病毒可引起糖尿病的证据如下:病毒可引起实验性小鼠糖尿病。动物实验中得到的病毒性胰岛炎的病理酷似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在起病后6个月死亡的胰岛病理。第三,血清学证据糖尿病初发患者血清内含有柯萨奇B4病毒中和抗体,其滴定效价最高。第四,起病季节与柯萨奇B4病毒流行季节相符,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在感染上某些病毒后可引起自身的免疫反应而促发糖尿病。在对初患糖尿病者的血清学方面的研究证明,有百分之65的初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比较,其血清内的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滴定效价较高。

支原体肺炎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区别

两者只是分类方法不同而已,支气管肺炎是按照感染部位分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按照致病菌来分类的,两种分类方法不同,所以两者之间不存在着有意义的区别。但是他们2个细菌都是对同一种抗生素,相对来说是比较敏感的,都是对罗红霉素,或者说阿奇霉素之类的抗生素是敏感的,所以我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选择这类的抗生素往往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临床表现都是相同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属于同一种病种,所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目前尚未开发出来有特效的药物,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后要比支原体肺炎预后差一些。

病毒感染为什么容易引起哮喘

在儿童期病毒感染,诱发的哮喘发作占到80%以上。为什么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哮喘发作呢,首先是病毒感染可以损伤气道,可以诱发气道高反应。其次呢,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肺功能低下。美国有队列研究,曾经就是做过,那么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之后呢,会长达数年的。这种孩子肺功能呢,都比较差。那么这种孩子呢,就容易出现哮喘。另外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气道损伤,引起气道调控张力,它的调控功能的异常。这样的话这种孩子,在这种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来呢,就容易引起支气管痉挛,引起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