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中医医学认为是由于长期过劳,导致气血亏虚,影响了心脏的阳气,心脏收缩无力,常用一些补气补血增加心脏收缩力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很多,常用心宝丸,麝香保心丸,生脉饮,养心氏片,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这些中成药物能够补气补血,提高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脏的活力,通过补气补血,而达到提高心率过缓的效果。如果是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黑蒙,晕厥,抽搐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此时是需要进行处理的,有效的办法是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的首选药物主要是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但药物只能短时间的应用,用来提高心动过缓的心率但不能长期使用。
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起居,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可以有效的缓解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临床症状。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跳的次数比较慢,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见于睡眠的过程中,或者是喜欢运动的人,以及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是心电图检查中的一个诊断,是指心脏跳动起搏来源于窦房结,属于正常现象。
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
重度的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在0次以下,患者明显感觉到胸闷、乏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是由于过慢的心率,导致的重要脏器的供血供养不足而引起的,需要到心内科,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合理的药物进行调理。正常人的心跳起源于心脏的窦房结,做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60到100次,超过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小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如果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50次以下,这种情况要注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引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