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切除三年后为何复发

间质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即使经过手术切除等治疗,也可能在数年后复发,原因包括术后残留肿瘤细胞、转移、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抵抗等。

手术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组织,残留的癌细胞可能会在手术后长期潜伏,最终导致肿瘤复发。此外,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管或血液转移至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此外,一些肿瘤细胞可能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产生抵抗,从而导致肿瘤复发。

对于间质瘤的复发,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可以去除肿瘤组织,降低肿瘤负荷,但是可能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无法完全切除肿瘤组织。放疗可以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分裂,阻止其分裂和生长,减少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负荷,但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且肿瘤细胞可能会对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此外,还可以考虑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

因此即使进行了手术,这类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应按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胃间质瘤手术

胃间质瘤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手术不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局部切除肿瘤即可达到治愈要求。有时,胃肠间质瘤生长在贲门、十二指肠、直肠等关键部位,手术会导致病人重要器官或功能的损失,例如无法保肛,手术风险高,术后返流等。所以,避免医源性肿瘤破裂是手术的重中之重。

间质瘤免疫组化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主要是CD117。对于免疫组化的诊断:首先,如果组织学形态符合,同时CD117是(+)可以做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明确诊断;第二,如果组织学形态符合,但是CD117(-),DOG-1阳性的肿瘤可以做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第三,如果组织学形态符合,CD117和DOG-1均为(-),应该由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是否存在C-Kit或者是PDGFRA基因的突变,如果存在基因突变,可以做出明确诊断;第四,对于组织学形态符合,但是CD117和DOG-1均为(-),并且没有相关的基因突变,应该除外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胃间质瘤如何分类

胃的间质瘤从病理上来说可以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胃间质瘤是从胃到肠都会发生的一种肿瘤,甚至是肠系膜也会发生。而且间质瘤会随着肠道的推移,它的恶性程度还会逐渐增加另外肿瘤越小,核分裂相越低,它的恶性程度也会逐渐的减低,因此的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侵袭性的肿瘤。胃的间质瘤低度恶性的可以认为是良性肿瘤,中度以及高度具有可以认为是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良性的肿瘤治疗方法可以用手术切除来治愈,至于中度及高度有恶性侵袭性的胃间质瘤,可以用靶向治疗结合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