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风湿性关节炎是西医病名,但多年来已为广大病员和中医之师所熟悉,实际上现在医院患有风湿性关节疼痛、肿胀的病人都是在医生的“辨病”确诊下再找中医“辨证论治”。所以,“辨病”+“辨证”模式贯穿在临床治疗的整个阶段。中医在诊断这类疾病时也有自己的标准,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这类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等表现,其中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1)全身表现:身体困重,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2)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3)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

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I)患者多有急性风湿关节炎史或不典型的风湿热史。

(2)关节表现:关节酸痛,反复发作,与天气变化有关,有患者四肢出现暗红色斑疹。

(3)实验室检查:血沉(sR)一般增快,男>lOmm/h、女>20---/h。抗"O"(ASO)阳性。

(4)x线照片:受累关节仅见软组织肿胀,无骨质改变。

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查:抗“O”增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l。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晨僵,尤以手指关节在早上出现僵硬,活动受限,一般要在30—60分钟以后才逐渐缓解,而风湿性关节炎无此症状。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多有关节畸形出现,或手掌指关节呈鹅颈畸形,扣眼畸形,鱼鳍形手。

(1)类风湿因子阳性(>加),约占60%左右。

(2)C反应蛋白阳性(>8U)(3)体液免疫功能亢进或降低。

(4)x线摄片关节腔变狭窄或关节外软组织呈浸润性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化验血常规,反应蛋白,血沉。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系三,补体系四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要排除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肿瘤等的情况。关节肿胀明显,也可以完善关节腔滑液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做一些关节影像学检查,做x线平片或CT的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到达了晚期之后,可能会表现出如下的症状:1、首先会有非常明显而且持续的关节疼痛。2、会有关节的明显的活动不利,比如患者可能在早上有晨僵的现象,而且此时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其他的活动能力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下降。3、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关节畸形。在关节肿胀的基础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梭形畸形、尺偏畸形、天鹅颈样畸形或者是纽扣花样畸形等等。4、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关节外的其他症状表现,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病以及肺部相关疾病的表现,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又包括:1、一般检查,主要指的是血尿常规,血沉,c反蛋白,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等。2、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比如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igg以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等等。二、就是影像学检查: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到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以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以及脱位。2、ct检查,胸部ct进一步提示肺。病变,尤其是高分辨的ct对肺间质病变更为敏感。3、核磁共振检查,手关节和腕关节的核磁共振可以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4、超声,关节超声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具有鉴别意义。三、特殊检查,主要指的是关节穿刺术,还有关节镜以及关节活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