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依据,但有些正常人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称为化验引起的假阳性,另外许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如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肝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梅毒、皮肌炎等。

另外,类风湿因子滴度还可反应类风湿活动度,正常值1:20,大于它则为阳性,比值越大,活动度越高。

类风湿因子是机体针对天然及变性或凝集的免疫球蛋白Fc部分所产生的一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总称。因为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故称之为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全身任何能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庶趾关节,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锁、髋、寰枢椎关节也可被累及。

此外,额颌关节、环构关节及其他颈椎偶可受累。若有颞颌关节炎时,可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出现肿胀、压痛和张口困难,而当颈椎病变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射,也可发生颈椎半脱位,严重时可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害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1、治疗药物引起的肾损害,金制剂及青霉胺可以引起膜性肾病,此外这种药物也可以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甚至肾乳头坏死。2、继发性淀粉样变性,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20%可以合并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累及肾脏可以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终至慢性肾功能衰竭。3、坏死性血管炎肾损害,多由局灶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引起,是本病的基础病变之一,以及中小动脉呈单核细胞浸润坏死及血栓。4、免疫复合物肾炎,蛋白尿或肾病综合症,表现为膜性病变,也可以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病理可能为系膜增生性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主要见于肾脏淀粉样变性和止痛药肾病,一般很少见于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则主要见于长期慢性活动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血尿主要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肾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的肾损害分为两种类型:1.一种是就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直接导致肾脏损害。2.另一种是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相关的肾脏损害。因此,类风湿关节炎肾损害的治疗首先在于预防,通过积极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防止类风湿关节炎导致肾脏的损伤。如果是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既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又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免疫性的肾脏损害。如果是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必须要停用这些相关药物。如果能够早期及时停药,大多数肾脏损害可以得到恢复。如果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肾脏损害,已经进入尿毒症期,需要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