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的分类

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DNA抗体: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DNA)和抗单链(ssDNA)抗体之分。抗dsDNA抗体与S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抗ssDNA抗体则与抗dsDNA不同,可在多种疾病出现,包括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故在临床上无实用价值。而抗dsDNA抗体被认为是SLE所特有。

测定本抗体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放射免疫法(Farr法),ELISA,血凝法等。我国的临床工作者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尤其是IFA法。它是以短膜虫或马锥虫为底物,利用其体内含有的纯双链DNA,进行免疫荧光测定。血清稀释度达1:5或更高者称为阳性。以Farr法测抗DNA抗体,结合率>20%者为阳性。据北京协和医院资料显示,SLE阳性率为62%,活动期67.7%,缓解期29.1%,非SLE者阳性率虽达20%,但其结合率多在30%以下。有7%的正常人呈假性反应。结合率高于30%者几乎都是活动期SLE。

抗DNA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一些SLE患者,DNA大分子存在于循环中或粘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这些循环或器官原位抗原型DNA均可与循环自身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在一些器官如肾脏,肺和脑组织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导致组织损伤。

2、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抗体,此抗体原经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抗ENA抗体型染色多呈斑点型。此类抗原分为九种,故产生九种相应抗体。

(1)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抗RNP抗体):抗原来源与SM相同。它对去氧核糖核酸酶不敏感,但对核糖核酸酶,胰酶敏感。1972年把它作为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以后发现本抗体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出现,不具备对某个病的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抗核RNP抗体见于近32%的SLE患者,几乎见于所有MCTD患者。

(2)抗SM抗体:SM系一患者Smith的简称。1966年Tan&;Kunkel首先在患者Smith体中发现。抗原来源于小牛,兔胸腺,人脾等组织的一种酸性糖蛋白。抗SM抗体可见于1/3或以上的SLE患者,不出现于其他疾病中,对SLE诊断有特异性,成为很有价值的SLE诊断标志,但无此抗体不能排除诊断。

(3)抗SS-A抗体:系在发现Sjogren氏综合征(SS)的"A"抗原后而命名,主要见于SS。本抗原可以从人、牛、猪脾中提取。它除存在核内外,也存在于细胞浆内。对胰酶敏感,对核糖核酸酶抵抗,能耐热(56度)。

(4)抗Ha抗体:抗Ha抗体可与小牛胸腺可溶性核提取物(以及小牛和鼠的肝提取物)起反应。见于SS患者,亦称之为SS-B抗体.应用沉淀素反应,补体结合以及荧光技术检测。目前多数人认为13%SLE及33%SS患者有抗Ha沉淀性抗体。

(5)抗PM-1抗体:系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系小牛胸腺核提取物,有人暂称之为PM-1。最初有人应用补体结合抑制试验,确定该抗体特性,在皮肌类患者中发现PM-1抗体。有人测定在多发性肌类患者阳性率13.6%,皮肌类(DM)20%,系统性硬化并肌炎25%,SLE并肌炎偶有阳性,在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对肌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6)抗MA1抗体:为近年发现抗核酸蛋白抗原的抗体,称之为抗MA1抗体。该抗体只出现于某些严重的SLE患者中。

(7)抗Scl-70抗体: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70000,故名。抗原为碱性非组蛋白,北京协和医院对系统性硬化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得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0%。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8)抗Jo-1抗体:因患者而命名。国外报道在多发性肌炎(PM)患者阳性率为30-50%,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肌炎则达60%,而在皮肌炎(DM)患者则低于10%,在其他疾病均阴性。

(9)抗Ku抗体:因患者命名,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合并有肌炎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阳性率达55%。

总之,抗PM-1,抗Jo-1,抗Ku都与肌炎有关。

3、抗组蛋白抗体:组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含有稍高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是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成DNA一组蛋白。组蛋白抗体见于药物诱发的SLE。国外报道,用免疫荧光三步法测23例药物致狼疮阳性率为96%,12例SLE中42%阳性。北京协和医院以同样方法检测488例服用异烟肼,68例服用苯妥英钠,40例服用复降片(内含肼苯哒嗪),都在服用6个月以上者和另133例服他巴唑3个月以上者,无一例查到本抗体。这种差异可能与近年来我国服用肼苯哒嗪和普鲁卡因酰胺的患者较少之故,也不能除外人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4、抗着丝点抗体:其抗原为紧附于染色体着丝点的DNA蛋白质。因此需要选择分裂相活跃的细胞作为底物,这种细胞的着丝点较易被暴露。多选用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其优点是核大,分裂相多。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CREST综合征(即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达90%以上,称之为CREST的标记抗体。根据协和医院观察测定结果,我国系统性硬化绝大部分是弥散型,CREST型极少见;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硬化为20%,CREST型38%,弥散型10%,说明它不一定是CREST型的标记抗体。

5、抗核仁抗体:抗核仁抗体是一组对核仁不同RNA成分的抗体。由于成分(4-6sRNA)不同,因此构成斑块,斑点,均质等不同图型。本核体在以HEP-2细胞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明显。协和医院免疫组的阳性率是PSS38.5%,SLE6.1%,RA15.3%,(阳性者都合并有指端硬化),SS8.6%,PM/DM10.0%,雷诺现象25%,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人均阴性。抗核仁抗体不仅在PSS最多见,且滴度亦高,故它对PSS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自身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1948年,Hargrav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周围血中发现狼疮(LE)细胞,即受损变性的白细胞为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这个也被称为LE现象。LE细胞除在60-70%的SLE出现外,也可在其他结缔细胞病中出现,如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PSS),类风湿关节炎(RA)等,但阳性率很低。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是泛指一类具有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它是一种自身抗体。1975年有学者应用敏感的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来测定ANA,此后即应用荧光抗核抗体试验(FANA)作为对可疑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一种标准筛选试验。

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1、*130例结缔组织病中2例阳性者为PSS

2、+合并有指端硬化。

3、++表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方面包括:化验血常规,反应蛋白,血沉。自身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系三,补体系四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要排除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肿瘤等的情况。关节肿胀明显,也可以完善关节腔滑液的检查,同时还需要做一些关节影像学检查,做x线平片或CT的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到达了晚期之后,可能会表现出如下的症状:1、首先会有非常明显而且持续的关节疼痛。2、会有关节的明显的活动不利,比如患者可能在早上有晨僵的现象,而且此时的关节活动度以及其他的活动能力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下降。3、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关节畸形。在关节肿胀的基础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梭形畸形、尺偏畸形、天鹅颈样畸形或者是纽扣花样畸形等等。4、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关节外的其他症状表现,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病以及肺部相关疾病的表现,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又包括:1、一般检查,主要指的是血尿常规,血沉,c反蛋白,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等。2、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炎性关节炎,比如反应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标志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igg以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等等。二、就是影像学检查:1、x线片,关节x线片可见到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以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侵袭性骨破坏,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以及脱位。2、ct检查,胸部ct进一步提示肺。病变,尤其是高分辨的ct对肺间质病变更为敏感。3、核磁共振检查,手关节和腕关节的核磁共振可以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4、超声,关节超声对于滑膜炎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具有鉴别意义。三、特殊检查,主要指的是关节穿刺术,还有关节镜以及关节活膜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