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实验奠定了基础。根据临床病情较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加以调治。
主证:本型分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证见右上腹部轻度或中度短暂的胀痛,常有口苦、咽干、烦怒、纳呆,无黄疸或轻度黄疸,一般也无寒热症,舌苔薄黄,脉弦数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化瘀。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枳实、厚朴、黄芩、白芍药、半夏、香附、大黄、鸡内金、赤芍、泽兰叶、延胡索、鸡骨草、炒谷芽等。伴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茯苓;恶心者加竹茹、石菖蒲。
本型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清热治其本,化湿利胆,行气化瘀治其表。临床经验证实,鸡骨草不仅治疗肝炎效果好,而且治疗胆囊炎疗效更为突出。方中柴胡、黄芩助鸡骨草清热、疏肝、化湿、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功强而有力;再配大黄,枳实泻热通里;取厚朴、延胡索、香附、赤芍、泽兰叶理气解瘀,行气化瘀定痛;鸡内金、半夏、谷芽健胃化滞,顾护胃气;诸药合拍,以达到气行湿自化,热去湿自除,诸证消除之目的。
急性胆囊炎的中医疗法
主证:此型多见于急性化脓型胆囊炎,特点是起病急,持续性上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触压痛及腹肌强直,同时出现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心烦呕恶,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身目黄染,舌苔黄厚腻,质红,脉弦滑数等。
治则: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攻里通下。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薄荷、金钱草、大黄(每次5g,研粉冲服)、延胡索等。
主证:本型分属于胆囊积脓或坏疽型胆囊炎之重症,特点是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寒战高热不退,神情淡漠,甚至谵语,昏迷,周身肤色晦黄或有皮下瘀血征象,尿色如茶而量少,大便燥结不下。体检可见右上腹部或全腹肌紧张,拒按或触及包块,舌苔红绛,舌苔黄褐干涸,或无苔,脉弦数或沉细弱。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行瘀,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栀子、茵陈、尤胆草、黄芩、丹皮、赤芍、柴胡、香附、郁金、枳实、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大黄(6g研粉冲服)、玄明粉等。临床如神昏者安宫牛黄丸;呕恶抽搐,神志淡漠者加用参麦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等,寒战高热用双黄连注射液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