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中医疗法

多年来,在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对进一步提高疗效和实验奠定了基础。根据临床病情较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加以调治。

主证:本型分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患者,证见右上腹部轻度或中度短暂的胀痛,常有口苦、咽干、烦怒、纳呆,无黄疸或轻度黄疸,一般也无寒热症,舌苔薄黄,脉弦数等。

治则:疏肝利胆,行气化瘀。

方药: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枳实、厚朴、黄芩、白芍药、半夏、香附、大黄、鸡内金、赤芍、泽兰叶、延胡索、鸡骨草、炒谷芽等。伴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茯苓;恶心者加竹茹、石菖蒲。

本型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清热治其本,化湿利胆,行气化瘀治其表。临床经验证实,鸡骨草不仅治疗肝炎效果好,而且治疗胆囊炎疗效更为突出。方中柴胡、黄芩助鸡骨草清热、疏肝、化湿、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功强而有力;再配大黄,枳实泻热通里;取厚朴、延胡索、香附、赤芍、泽兰叶理气解瘀,行气化瘀定痛;鸡内金、半夏、谷芽健胃化滞,顾护胃气;诸药合拍,以达到气行湿自化,热去湿自除,诸证消除之目的。

急性胆囊炎的中医疗法

主证:此型多见于急性化脓型胆囊炎,特点是起病急,持续性上腹部绞痛,阵发性加剧,有明显触压痛及腹肌强直,同时出现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心烦呕恶,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身目黄染,舌苔黄厚腻,质红,脉弦滑数等。

治则: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攻里通下。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枳实、木香、香附、郁金、薄荷、金钱草、大黄(每次5g,研粉冲服)、延胡索等。

主证:本型分属于胆囊积脓或坏疽型胆囊炎之重症,特点是上腹部持续性剧痛,寒战高热不退,神情淡漠,甚至谵语,昏迷,周身肤色晦黄或有皮下瘀血征象,尿色如茶而量少,大便燥结不下。体检可见右上腹部或全腹肌紧张,拒按或触及包块,舌苔红绛,舌苔黄褐干涸,或无苔,脉弦数或沉细弱。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行瘀,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栀子、茵陈、尤胆草、黄芩、丹皮、赤芍、柴胡、香附、郁金、枳实、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大黄(6g研粉冲服)、玄明粉等。临床如神昏者安宫牛黄丸;呕恶抽搐,神志淡漠者加用参麦注射液,或清开灵注射液等,寒战高热用双黄连注射液静点。

急性胆囊炎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急性胆囊炎查体

1,主要是看右上腹是否有压痛反跳痛,以及墨菲氏征是否阳性,以及肝区是否有叩击痛的情况。2,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或者细菌清洗而引起,胆囊炎部分病号,可无明显的症状,或者是体症。有可能通过查体发现不了胆囊炎的情况,需要完善腹部b超或者是呼吸器检查,明确胆囊的大小。3,如果胆囊很大壁很厚,有可能存在胆囊炎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应用胆囊炎的药物,君子消炎利胆片,复方阿奇米特等对症治疗。4,如果胆囊增大比较明显,需要应用抗生素类药,左氧氟沙星,头孢里有抗炎抗感染治疗。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

因为暴饮暴食、油腻饮食以及酒精对于胆囊有刺激性,还是有诱发急性胆囊炎发作的可能性,因为这些饮食都有可能给胆囊增加负担,并且保持舒畅的心情,不要过度疲劳,早餐一定要吃,并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这些食物里面富含维生素,可以提高人的抵抗能力。如果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的时候,还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消化内科的治疗,当然也要注意是否存在胆囊结石而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可能性,并且要注意对胎儿的保护。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如何预防,首先就是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更不要喝酒。

急性胆囊炎术后护理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来说,首先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后的第一天应考虑试饮水,试饮水正常之后再考虑进食全流质以及半流质的饮食。在手术之后的一周以内,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尽量避免高油脂以及高蛋白类饮食的摄入,有可能引起患者腹痛的症状发生,以及出现患者腹泻的症状。在手术之后的一周开始,患者应注意适量的进食一些牛肉、鸡肉、鱼肉以及适量的饮用一些奶制品,这样有利于患者胆管内胆汁的排泄,减少患者发生胆总管结石的可能。另外,患者在平常的饮食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尽量避免进食动物类的脂肪,动物类的内脏,海鲜类的鱿鱼以及鸡蛋、鸭蛋的蛋黄,这些食物当中胆固醇的含量过高,过量使用之后有可能引起患者胆管内结石形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