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用药禁忌

月经期是女性 的敏感时期,用药应尽量避开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制剂、减肥 药、泻药、抗凝血药、止血药等。

大多数女性都知道,怀孕期 应慎用药,而对月经期也有用药禁忌则很少了解。在月经期间,甚至月经来潮前,应该避开的一些用药禁忌。其类型大致为:

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

如治疗阴道 滴虫或霉菌感染、洗液、阴道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常用的如制霉菌素甲硝唑等,以及中药(如蛇床子)制成的外用制剂,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 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招致细菌感染。

激素类药物:

人体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紊乱,抑制排卵;黄体酮能导致乳房胀痛或阴道流血不规则;口服避孕 药能导致乳房触痛或突破性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发生腹胀。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止血药:

止血药如安洛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减肥 药:

减肥药中多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果在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心慌、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出现闭经 。

泻药:

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性激素类药物:

女性 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月经紊乱。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停经、周期不规律等,黄体酮(孕激素)能导致乳房 胀痛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甲状腺素制剂:

甲状腺素制剂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经期应该禁止服用。

活血化瘀的中药:

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此外,另一方面,由于月经期出血使得部分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加快,女性在月经期使用这些药物时,疗效便会减弱,不能良好控制病情,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氨茶碱治疗哮喘、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病,或者使用抗生素中的红霉素、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等。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糖尿病用药

引起1型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胰岛贝塔功能细胞出现损伤以及缺陷。胰岛素是能够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患有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药,目前主要有以下药物:1.磺脲类,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糖尿病的患者只要控制好血糖,是不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平时多注意血糖的控制,可以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药物,调理血糖。平时要多注意饮食的控制,控制糖的摄入量,配合运动,按时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心衰用药

抗心衰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药物,如呋塞米,螺内酯,托拉塞米,托伐普坦,氢氯噻嗪等;2.抑制心室重构药物,如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常用的抗心衰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其中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等。ACEI/ARB类药物,代表性药物有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厄贝沙坦等。

带状疱疹用药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大类,有抗病毒药、营养神经药、增强免疫药和止痛药。抗病毒药物应该在发病早期尽早使用,以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发生。常用药物有口服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疗程7-10天。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服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增强免疫力的药物。由于带状疱疹可以引起剧烈的神经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以予以吲哚美辛、卡马西平等止痛药。维生素B1、B12、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服用疗程为2-3个月。糖皮质激素对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和老年患者可以在发病早期小剂量短期使用,以减轻炎症,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