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生物治疗大肠癌有望治愈肿瘤
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不能彻底治愈大肠癌,并且还会严重削弱患者的免疫力,而CIK生物治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治疗方法的瓶颈问题,可有效清除癌细胞,治疗肿瘤,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最大限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最终有望彻底治愈肿瘤。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机构、学者开始尝试应用CIK治疗癌症患者。Shi应用自体CIK细胞治疗13例肝癌患者,发现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都有提高;此外,接受化疗及CIK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比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有较大的提高。Weng等在85名接受过微创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观察CIK的疗效,发现微创技术治疗后再用CIK治疗能提高肝癌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癌症的复发。刘继斌等对53例中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进行CIK治疗并随访3年,总缓解率为73.6%,随访1,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4%,83.0%和75.5%。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明显改善,生存质量评分显着提高。袁香庆等用化疗联合CIK治疗40例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化疗或单独CIK治疗。李元元等用CIK治疗12例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回输治疗24周后,病毒载量显着下降,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明显提高。SchmidtWolf等将IL-2通过电转染CIK细胞,治疗肾细胞癌、大肠癌、淋巴瘤患者,观察到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GM-CSF和R-TGF显着升高,在治疗中患者血中淋巴细胞中CD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治疗前有所增强。证实了CIK细胞转染IL-2可以增强其远期疗效,而没有显着的副作用出现。与手术、放疗、化疗相比,生物治疗的特点之一是副作用小。CIK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发热,多数可自行缓解,也可给予解热镇痛药退热。目前,认为生物治疗中患者中度发热是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反应的结果,该反应对治疗有益。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胸闷和恶心,尚未出现如过敏、肝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不良反应。由于脐血CIK细胞以诱导肿瘤细胞坏死为主,外周血CIK细胞以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为主。考虑不同来源的CIK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机制不同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区别,以对CIK细胞的来源和患者进行合理的选择。
目前,生物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是体细胞免疫治疗。这些年来,我国生物治疗肿瘤事业发展迅速。在此类领域,解放军307医院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把握生物治疗发展最新方向,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治疗技术,投入巨资建立领先于国内生物行业的生物实验室,并拥有一批在生物研究治疗领域获得国际尖端科研成果的专家,及多名长期从事肿瘤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研究,成果突出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独具特色的肿瘤生物技术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