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内过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症状可消失。临床上以肝肿大为最常见体征,其次为肝区痛及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实验室检查提示与胆道系统阻塞有关。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偶见脾肿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维生素缺乏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等。总之,酒精性脂肪肝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
酒精性肝病(ALD)是因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乙醇的饮料所致肝脏损害性病变。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3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和存在。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到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和间接损伤,同时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和进展还与营养状态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饮酒后摄人体内的乙醇95%以上在肝内分解代谢,乙醇在肝细胞浆(胞液)的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再转变为乙酸,此外肝细胞微粒体内存在乙醇氧化系统,可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对肝细胞的毒性比乙醇本身更大,它是造成慢性进行性肝损害的主要因素。
乙醛可能与肝细胞膜结合形成新抗原,刺激免疫系统,造成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除与饮酒量和时问长短有关外,与饮酒的方式也有关,如一次大量饮酒比小量分次饮酒危害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