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治疗一直被认为是唯一可治愈胰腺癌的方法。数十年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和操作技巧都有了明显改进;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明显降低,但胰腺癌的预后并没有突破性的改善,5年生存率则仍在5%左右。早期诊断困难所致的低切除率和高复发转移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元凶”,也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胰腺癌病人常常全身情况欠佳,而根治性手术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因此,正确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关键。

1、术前改善胰腺癌病人全身情况

(1)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宜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辅以胰酶等助消化药物。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补充维生素K,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重度阻塞性黄疸者由于胆汁不进入肠道,使脂溶性维生素K不能正常吸收,导致疑血酶原合成不足。因而,从入院起即应注射维生素K,直到手术,同时进行保肝治疗。

(4)控制糖尿病:胰腺癌病人糖尿病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ol/L,尿糖在(+)~(-)范围内。

2、胰腺癌术前减黄问题

胰腺癌所致阻黄并不需常规减黄,对出现黄疸时间较短,全身状况尚好,消化功能、凝血机制以及肾功能等尚在正常范围者,可不减黄而行一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若全身状态差、胆红素高于342μmol/L,粪胆原阴性,黄疸出现时间超过2周且越来越重并有先兆肾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减黄。具体方法有胆囊造瘘、PTCD、经十二指肠镜安放鼻胆引流管或胆肠引流管。

3、预防胰腺癌手术后并发症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若无感染,不必过早应用抗生素,于手术开始前30分钟静脉给一次足量广谱抗生素即可。手术超过4小时再添加一个剂量。

(2)呼吸道准备:胰腺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当多见,术前就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忌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深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肺泡萎缩、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这些措施简单、有效,但很少受到医生重视。

4、加强胰腺癌术中处理

术中必须保持血压稳定、供氧充分、腹肌松弛、镇痛良好,术中应监测尿糖、血糖,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胰腺癌病人常有潜在凝血机能低下。术中大量失血,大量输血时,可能发生凝血障碍。术中除精心操作减少出血外,尽量输3日以内新鲜血,不输1周以上陈旧血。

5、胰腺癌术后处理

(1)继续应用抗生素。

(2)防止胰瘘,除管理好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外,可用生长抑素八肽抑制胰液分泌,能显著减少胰瘘机会。

(3)合理进行营养支持。

(4)重视引流管的管理,密切观察胃管、胆道、胰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情况,保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量并注意其形状变化,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胰腺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的病因有:胰腺位置相对隐蔽,缺乏具体的临床表现,肿瘤多见于疾病晚期。它常累及神经和其他周围器官。胰腺癌术后容易复发,是一种比较难以根治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胰腺癌症病情的恶化。但是多数比较大的胰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很低,需要考虑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胰腺癌手术后如果出现转移,则复发率较高,如果不发生转移则不易复发。只有那些小于1厘米,并且没有累及胰腺周围的淋巴结与血管的胰腺癌,其5年的生存率才有百分之七八十,但这种胰腺癌一般很难早期发现。胰腺癌的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中医辨证施治可促进手术后机体的康复,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根据你的提问,临床上将胰腺癌分为4期。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的恶性相对是比较高的,存活的时间需要根据胰腺癌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分析。如果早期的话,可能相对长一点,如果检查出来已经中晚期,一般考虑是3~6个月左右,存在个体差异的。建议需要当地的大型医院肿瘤科就诊,按照临床医生的医嘱来针对性的对症处理。时间长短和病人年龄、体质、心态、治疗措施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治疗胰腺癌

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早期胰腺癌的方法,但是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了。对于中晚期的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建议您最好到医院详细检查一下情况,及时进行调理比较好。祝早日康复。完善的ct诊断胰腺癌、大量腹水和消化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可能是上消化道梗阻或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如有必要,应放置胃管、胃肠减压或胃空肠营养管(胃肠减压或肠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