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药里的五类“毒品”

家庭常备药里的五类“毒品”

麻醉性止痛药

麻醉性止痛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一类止痛药。吗啡是鸦片中提炼出来的药物,在现有的止痛药中作用最佳,应用后头痛或其它部位的疼痛迅速消失,因疼痛引起的不安、烦躁、呼吸急促、心慌等也随之消失。这类药的止痛效果好,其最大缺点是易成瘾,用药后可以形成恶性循环,即使是小量应用1到2周都可能上瘾。

近年发现像解热镇痛类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布洛芬等,这些药物滥用也会造成一定的依赖性,一旦停药也会出现疲乏无力、焦虑烦躁、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

安定类药品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安定类药物有安定(地西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等。安定类药品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抑制药,目前主要在抗焦虑、镇静、催眠、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具有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紧张状态、改善睡眠等作用,对常见的情绪烦躁、失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等均有好的疗效。但受药品耐受性作怪,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常常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催眠效果,而且患者对药物易形成依赖性,一旦突然停药会引发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不少患者往往因此陷入了非吃不可的怪圈。

止咳类药物

目前常用的止咳药可分为两大类:中枢性止咳药:如吗啡,可待因类等。外周性止咳药:这类药通过降低呼吸道感觉神经末梢对刺激的敏感性而产生止咳效果的。常用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各种止咳糖浆,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使粘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其中,中枢性止咳药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但这类止咳药有成瘾性,应该慎用。可待因和吗啡共存于鸦片中,现在可待因多由吗啡的酚基甲基化合而成,其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的七分之一左右,以片剂、胶囊和液体方式在市场上出现。长期服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止咳水,易形成心理依赖,其戒断症状类似海洛因毒品。

非处方的感冒药

能引起依赖性或成瘾癖的药品一般是国家严格管制的处方药,因此,很多人认为非处方药可以放心使用,甚至自作主张加大剂量。然而,事实上一些非管制类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同样会导致依赖。例如,某些常用的感冒药,因其含有阿片、咖啡因、麻黄碱、苯巴比妥等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成分,长期连用易积蓄并产生依赖性。

茶叶、咖啡等富含咖啡因食品

茶叶、咖啡、可可粉以及巧克力等日常消费品,因含有咖啡因、丹宁酸等物质会刺激人体的精神系统。咖啡因是黄酮嘌呤的一种,而黄酮嘌呤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有刺激作用,正是基于这点,运动员经常服食咖啡因,以期在运动比赛中超常发挥。然而,如果过量喝茶或咖啡,人体因此摄入大量咖啡因,而大剂量的咖啡因是一种毒品,能够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神经过敏、易怒、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失眠和心悸等。

药物过敏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药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

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此类的抗生素,此外还可见有阿奇霉素之类的抗生素,中药类的尤其是还有蛋白质、僵蚕、地龙等药物,容易出现荨麻疹的情况。规范的治疗荨麻疹,使用抗组胺、抗过敏的药物,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雷尼替丁,酮替芬,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物。常规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尽可能的找到可疑的药物,要避免此后接种此类药物。

药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

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多数患者有可能伴有发热,皮疹可能更加瘙痒,而且皮疹持续时间比较长。一般荨麻疹可能3-5个小时红斑风团就会消退,然后其他位置可以再起,但药物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可能1-2天都无法消退。最后,部分患者荨麻疹比较重,伴有明显的发热,也可以短时间之内静点激素来治疗。

生漆过敏

根据你描述的问题来说,生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源,容易引起易感者的皮肤过敏,局部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甚至大疱。严重的可以考虑静脉输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治疗,并及早送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生漆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生漆,内科药一般用于治疗中医,绿豆和薏苡汤一起可以用来治疗漆过敏,还有很多中医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程度的过敏,如蝉衣、钩藤、蝉等。含羞草、小豆、千里光和红花,一般每天服用两次,身体剂量根据个人病症处方,使用大黄、黄柏、苦参片、黄陵等药材研磨,加蒸馏水和医药。同时尽快用药,如病情不重,仅为小范围的皮疹,建议口服咪唑斯汀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如效果不佳,或皮疹范围大,建议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或相应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