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在中西医上的分型

食管癌在中医上属于“噎膈”、“噎”、“反胃”的范畴,其发病与痰瘀交结、脾肾亏虚有关,治疗原则为除痰祛瘀、健脾益肾补气。又被现代医学称为“噎食症”,此病易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常有家族史,并有进干食、热食或硬食的习惯,进食时有阻塞或胸骨后不适感,但是并不是说,进食时发噎就可以患得了食管癌,其实,可引起吞咽困难的疾病除了上述以外还有很多,如食管憩室、食管良性狭窄、食管受压、重症肌无力、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硬皮症、缺铁性吞咽困难等。

食管癌在中西医上的分型

1、按照部位分型:对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及手术中按部位分上、中、下三段,上段指食管入口至主动脉弓上缘平面为界,中段以主动脉弓上缘至肺下静脉下缘为界,下段由肺下静脉下缘至胃贲门处。内镜分型5早期分为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中晚期分为肿块浸润型、肿块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周围缩窄型。

2、病理组织学分型:鳞癌、腺癌、腺鳞癌。食管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为主,共占83。93%,。内镜下分型以肿块浸润型多见。而病理组织学分型以低、中分化鳞癌为主。临床治疗一般多可区分为局部型、局部转移型(肿瘤已侵犯至食管以外或附近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型。

1、津亏血枯者:症见进食梗涩难下,甚至水饮难咽,形体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干,或带裂纹,无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治宜养阴生津,补血润燥。

2、痰湿内阻者:症见吞咽梗阻,进食不畅,胸隔痞闷,伴有胸痛隐隐,疲倦乏力,纳呆,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理气,燥湿化痰。

3、气滞血瘀者:症见进食梗阻,食不得下,甚至水饮难下,食后即吐,吐物如豆汁,胸隔疼痛或痛连肩背,便如羊屎,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涩或弦细。治宜治宜理气化痰,活血袪瘀。

4、晚期食管癌气虚阳微者:症见饮食难下,泛吐清涎,形体消瘦,面色泛白,形寒肢冷,面浮足肿,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结。方以健脾益肾方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

在中医学中,食管癌的分证各有不同,辨证分型治疗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在治疗方面,先察其标本虚实,抓住痰、瘀、虚这主要病理,病程初起或体质强壮者,宜以理气除痰、袪瘀解毒为主、辅以健脾益气;久病则多有体虚衰弱,久病及肾,治疗上宜以健脾益肾为主。治法上是总离不开疏肝理气、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温阳益气等。在食管癌的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有:自术、我术、威灵仙、急性子、生南星、生半夏、黄药子、丝瓜络、红枣。同时也可选择用药藤梨根、瓜萎、蝉蜘虫、瞿麦、韭菜汁。

食管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食管癌晚期

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说话声音嘶哑,喝水呛咳,最后病人因营养不良、肿瘤扩散,导致多器官衰竭,濒临死亡。食道癌中晚期症状: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开始是难吞咽粗糙的食物,随后出现稀饭、面条等半流质不能够下咽,最后是水和唾液。还会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烧、昏迷现象。如果患者已经做了介入治疗,这个时候可以吃一些蔬菜以及细小的、好吞咽的食物。因为食道癌进入晚期的时候,会出现吞咽困难,有的时候甚至患者在喝小米粥的时候都感觉会噎的慌。

食管癌术后感染怎么办

食管癌术后感染发生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医生要关注吻合口瘘,颈部吻合口瘘对病人的生命不造成威胁,经引流多能愈合。胸内吻合口瘘对病人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死亡率非常高,胸内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天到10天,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X线检查会发现有液气胸征,口服碘水可见造影剂流出,食管腔应该立即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禁食、使用高效的抗生素以及支持治疗,早期瘘的病人可以试行手术修补并用大网膜或肋间肌瓣覆盖加强。肺部的并发症主要是肺炎、肺不张、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部感染较为多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它并发症主要是血胸、气胸、胸腔感染以及脓胸,脓胸主要是要充分的引流,进行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食管癌的发病率如何

食管癌的发病率占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其死亡率占全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六位,发病率还是很高的,其发病具有的明显地区性。食管癌高发地区和低发病区的发病率达60倍的差别。食管癌高发区包括亚洲东南部,非洲和法国的北部。在我们国家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食管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为河南的临县、太行山区、苏北地区、大别山区、川北地区、潮汕地区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集地。在山西是晋东南的这一地区,比如武乡、沁县等,这些地方的发病率相对高一点。目前食管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跟既往的家族的聚集、饮食习惯,家族的一些遗传史,生活习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