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目前,我国儿童的甲肝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为了了解其中原因,有关专家通过网站做了覆盖全国的家长及公众对”甲肝认知度”的调研工作,调查结果最终显示:有近40%的网民不认为儿童是最易感染甲肝的人群,
有近20%的网民不了解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甲肝疫苗。
甲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消化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全球发病人数每年估计在150万左右,因隐性感染和报告不全,实际病例数可能超过报告数的10倍。在美国有超过1/3的甲肝患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在法国甲肝是引起儿童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所以,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的传染病。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儿童,甲肝更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传播。甲肝不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进食受甲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甲肝时常引起集体单位的暴发流行。因此,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患于未然”,为儿童筑起一道健康屏障,对预防甲肝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