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致病病原为乙型肝炎病毒,即HBV。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危害是会引起肝脏病变。由于目前乙肝携带者占我国人口的大约十分之一,故乙肝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乙肝的流行地区主要是在我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
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类:干扰素类是注射剂,有长效及普通的两种。长效的又称聚乙二醇干扰素,包括佩乐能(α-2b)和派罗欣(α-2a);普通干扰素也有α-2a及α-2b两大类,目前市售的有多个厂家生产多种商品名。
总的来说干扰素是通过诱导机体免疫反应清除病毒,HBeAg血清转换率较口服的核苷类高,有相对固定的疗程。但副作用大,如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症、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及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等。且失代偿期肝硬化者不能应用。流感样症候群、一过性骨髓抑制多在用药早期出现,随疗程进展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有时也可持续存在,而影响疗程,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随时来诊。
乙肝的发生要及时及早地预防,才能尽可能地降低乙肝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最后,祝乙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