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在治疗时的检查指标

一般来说甲肝潜伏期平均约30天,多以发热起病,类似“感冒”症状,平均发热3天左右。常伴随有恶心,呕吐,厌油食等类似“胃炎”表现。

随之出现尿色深红如隔夜茶色,皮肤粘膜发黄,粪便颜色变浅。化验检查出现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salt)明显增高;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大多数(80%以上)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6个月内完全治愈。无转为慢性肝炎的倾向,无甲肝病毒慢性携带者。极少出现重型肝炎。

如无症状hbsag携带者重叠甲肝感染,其临床表现及病程与单纯甲肝相似。但基础病为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则可能加重病情。

甲肝病情一般不因妊娠而严重,也无母婴传播之忧,对胎儿无慢性影响。

肝病专家指出甲肝的治疗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所以对于甲肝的预防和治疗要非常谨慎,一般甲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多发甲肝。甲肝起病急骤,前驱期1-5天,发热,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症状;继而出现明显乏力,厌油食,恶心,呕吐等,常被误诊为“胃炎”,这里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甲肝在治疗时的检查指标:

1.抗hav-iga的检测:iga型抗体又称分泌型抗体,主要存在于泪眼,唾液,尿液,胃液,乳汁,鼻腔分泌物中,胃液中的iga可排入粪便中,在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提取液中可测得抗hav-iga。可作为甲型肝炎的辅助诊断。此外,粪便中hav的检测和血清甲肝核糖核酸(havrna)亦有诊断价值,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2.抗-havigm:发病后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所以临床疑诊甲型肝炎,而抗-havigm阴性,应重复1-2次,以免漏诊。当前,抗-havigm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且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抗-iavigg是既往感染的指标,因其是保护性抗体,可保护人体再次感染故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易感人群。

总之,对有典型症状的可疑甲型肝炎患者,伴转氨酶明显增高,可进一步查抗havigm即可明确诊断甲型肝炎。

甲肝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甲肝窗口期

典型的发病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肝区隐痛、腹部饱胀、黄疸等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警惕存在急性甲型肝炎发病的可能性,要及时的做出合适的处理。甲肝的窗口期一般是一周左右,一般认为感染甲肝病毒在几天之内就可以刺激身体产生针对甲肝病毒的IgM抗体,一般一周就可以检查发现存在IgM抗体阳性。但是是否会出现发病,跟个人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有些人群因为身体状况较好,仅仅表现为隐性感染,不会出现肝炎发病,也有些病人因为身体状况较差,就有可能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

甲肝注意事项

甲肝和乙肝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劳累,避免熬夜,严格的戒烟戒酒。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多,所以一定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检查,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甲肝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针对患者的病情,可以酌情进行消化道隔离,针对患者的粪便,要进行特殊的消毒处理。

甲肝igm

也要注意,少数病人由于存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甲肝抗体IgM会出现假阳性。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胀、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还有的病人会出现黄疸,表现为尿色发黄、眼球发黄、面色发黄。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