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护肝穴位按摩法 常按五大穴位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关于按摩养肝,人们必须要知道5大养肝要穴。

1、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肝腹水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腹水怎么预防?

肝腹水的预防,第一个就是避免各种原因导致对肝脏的损害,从病因学去预防。第二个就是如果一旦发生有肝功能损害的时候,如何避免肝脏的损害进一步加重。总的来说就是病因学预防,职业防护,生活防护。职业防护就是比如说印染行业,橡胶行业或者接触含苯的这类行业。第三个平常所有人都应该预防的就是病毒,防止各种肝炎病毒可能感染。第四个就是防止急慢性损害,比如说长时间大量的饮酒。肝腹水的预防要适当的注意营养均衡也是预防措施。第五个方面有了疾病要及早的治疗,避免它走到那一步去。这个时候要求助专业的医生来完成这个事情。自己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职业的预防,减少病毒的感染注意营养。

怎么预防肝腹水?

预防肝腹水的方法:第一个职业防护,有些职业比如印染行业,橡胶行业或者接触含苯的这类行业,尽量注意职业防护;第二个所有人都应该预防就是病毒,防止各种肝炎病毒的可能感染;第三个要防止急慢性的损害,比如长时间大量的饮酒。其他的预防例如注意营养均衡也是预防措施。有了疾病能够及早的治疗,避免它走到那一步去,这个时候你要求助专业的医生来完成这个事情,而不是自己能够完成。自己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职业的预防,减少病毒的感染,注意营养。

什么是肝腹水

肝腹水其实就是指肚子里大量的液体,这种液体更多的是一种漏出液,腹腔里面的血管,血管里面的水由于压力高了之后,漫到肚子里,当然它的原因有很多种,胶体渗透压的下降,进水压的增高,然后淋巴回流的障碍,体内的尿的储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腹腔的大量的积液,肝硬化的患者,出现肝腹水的情况下,处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肝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