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或可引发关节疼痛

45岁的董女士经常感到关节疼痛,几年来找了多个医院的大夫治疗,都不见好转,而每年体检时,董女士的每个体检项目都是“正常”。

后来一次检查中,由于发现转氨酶(ALT)比正常值偏高,董女士专门向肝病科的医生求诊。乙肝两对半检查发现所有指标正常,排除了患有乙肝的可能性。医生建议董女士做丙肝抗体检查,结果呈阳性,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慢性丙型肝炎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阶段。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在庞杂的肝炎家族中,乙肝的发病率最高,丙肝的漏诊率最高。丙肝的“名气”虽不如乙肝、甲肝那么大,但丙肝比乙肝、甲肝更凶险,危害性更强。

丙肝病人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在常规体检中难以发现,因此极易被人们忽视。丙肝病毒感染后潜伏人体的时间长达十多年,在体内悄无声息地破坏肝脏,堪称是个十足的“潜伏”高手,而一旦发病确诊,常常已经并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的长时间内,常常没有任何不适或偶有不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也有患者由于感染丙肝病毒导致机体异常免疫反应,会出现皮肤瘙痒、类风湿关节炎、干燥性结膜角膜炎、肾小球肾炎等看似与肝病无关的肝外表现,其中关节肌肉痛和关节炎是慢性丙肝患者常见的肝外表现。因此,常有关节疼痛或疑似关节炎的患者,不妨到正规医院查一下丙肝抗体和丙肝病毒。

专家表示,乙肝、甲肝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不适,而丙肝患者症状轻微,黄疸少见,有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皮痒,或出现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的局部关节疼痛,也有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数十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丙肝患者往往会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的现象,这是丙肝的一个信号。

与甲肝、乙肝不同的是,目前尚没有研制出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因而生活预防显得尤其重要。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类似,可经血液、性生活及母婴垂直传播。不同的是,乙肝更多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丙肝更多通过血液传播。

人们应避免静脉共用注射器,不接受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针刺等检查、治疗,不共用剃须刀、牙刷,不到卫生条件不合格的美容院文身、文眉、穿耳孔,避免不洁性生活。而像吃饭、喝水、拥抱、接吻、咳嗽等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对于丙肝病毒引起的肝外表现疾病在治疗时还应该以抗丙肝病毒为主。

丙肝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丙肝如何分级

我们一般是1型、2型、3型、4型、5型、6型。每一种又分两个到三个亚型,一般1型的话1b型1a型,2型的话也有2a型2b型就是这样的。这个的话我们是抽血就可以分出来的,但是这个分型的话一定要建立在,病毒在复制的状态下他才能分析。如果自己的病毒已经清除了,是阴性的话他就分不了型了。我们中国人的话一般,中国人的话70%都是1型比较多见,特别是1b型比较多见。所以我们现在正规的,进入我们国内市场的药的话,多半是针对1b型的,或者说一型的比较多一点。

中医治疗丙肝

表现为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等症状则属寒湿困脾,治疗主要以制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甘草等中草药为主。丙肝病人出现身目皆黄则中医治疗丙肝的方法是茵陈术附汤,包括茵陈、制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甘草、醋淬鳖甲等。中医方面治疗丙肝可以把几种中药材用来煎水服用,比如茵陈、白术、干姜、茯苓等,这些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但需要连续服用几个疗程才能见效。丙肝的治疗还是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为主,中药的抗病毒作用较弱,但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对丙肝的治疗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治愈丙肝。

中医治疗丙肝

遵循中医的辨证理念,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扶正养阴,清肝保肝,快速清除病毒,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恢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丙肝属中医的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正虚毒瘀,三者互为因果,使得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恶化,变升症积。一般中医治疗丙肝这种疾病,大多是采取清热,解毒,利湿,利胆,保肝,活血等中药治疗和调理,药性比较温和,副作用比较小,对身体损害少,但是见效比较慢。而且一定要到正规公立三甲级医院肝病科就诊检查之后,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配合相应的西药治疗效果会更好。“杨/氏丙肝/方”遵循中医的辨证理念,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扶正养阴,清肝保肝,快速清除病毒,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恢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这个是完全可以利用中药来进行治疗,丙肝属中医的湿热蕴结、肝郁脾虚、正虚毒瘀,三者互为因果,使得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恶化,变升症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