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的症状和调理

概述:

①肝郁脾虚的症状,可以分成肝郁,还有脾虚,肝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胁部的胀痛或者是串痛,或者是胸胁部隐隐的不舒服,精神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或者是急躁易怒,而且它的症状和情绪有比较大的关系,在情绪好的时候,它的症状表现的不明显,或者有明显的缓解,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症状加重。

脾虚主要表现为消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食欲不好,吃完饭之后容易肚子胀,大便比较烂黏,精神容易感觉比较累,四肢没有力气,肝郁脾虚就在肝郁以及脾虚的基础上,出现肚子痛、拉肚子,一般在拉完肚子之后,肚子痛就能迅速缓解。

②治疗调理上要疏肝健脾。

具体用药建议:

肝郁脾虚,它的治疗要分成两种。

①第一种,肝郁兼有脾虚,治疗自然是要疏肝健脾,可以辅以养血益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是逍遥散,逍遥散的组成是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煨生姜、炙甘草。如果肝郁化火,可以加一点栀子、丹皮。

②如果是肝气郁结非常明显,也就是以胸胁部的疼痛或者腹痛比较明显,而且情绪上的问题也比较大,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治疗为主,然后等情绪以及疼痛有明显缓解之后,再改成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的组成是柴胡、香附、川芎、赤芍、枳壳、陈皮、炙甘草。

鉴别:

①逍遥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性情绪低落或者暴躁,如果暴躁的话,尽量加一点丹皮、栀子,加味逍遥散,或者是八味逍遥散,就是加了丹皮和栀子,然后饮食上会饭量少一点,大便溏也比较明显,但是胸胁部的疼痛和肚子痛会有,一般不会很重。

②柴胡疏肝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然后情绪上的问题非常明显,并且情绪问题时间比较久,已经有几个月或者几年,甚至几十年。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脾虚肝旺型厌食怎样治疗

脾虚肝旺,证这种正行得厌食症。首先看他的症状,他有脾虚的表现,那么脾虚主要见到面色焦黄委黄,成形体消瘦,孩子不进食,大便可以是溏泻的,食欲不佳。肝旺指的是肝气偏盛,肝火偏盛,肝旺的表现可以出现性情急躁,易怒偏食,或者说夜间睡眠不好,所以这个脾虚肝旺型的厌食症,是有两个脏器受到损伤,比如像肝脏和脾脏功能都失调了,中医有一句话叫土虚木抗土,虚就是脾虚。木炕就是肝气旺盛,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不食没有食欲,但是又性情急躁容易哭闹,容易去争吵,容易去打架这种!中医治疗主要是健脾平肝,补脾平肝,健脾气达到平肝气的目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一些健脾的,像太子参、白术、黄芪、山药、扁豆等等。疏肝解郁的药,可以用一些柴胡、黄芩、枳壳调理肝气。所以说脾虚肝旺型,主要治疗是健脾平肝

躁郁症患者

时间比较长的话,心里承受压力是会比较大的,轻者会出现失眠,胃肠道等身体不适症状,重者就会出现发疯。躁郁症的患者,如果比较严重是会疯掉的,因为躁郁症的患者,平时都在一个情绪相当不稳定,并且悲观厌世的心境下。必要时可以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躁郁症患者乱花钱属于躁狂发作的表现,此时主要采用抗躁狂治疗。如应用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药物。像跟躁郁症患者的一个相处,平时的时候就是不要去激怒她,激怒她,要注意好她的一个心态,并且的话就是说平时不要让他情绪波动过大,并且跟他的一个相处的话,最好还是能够第一先博取他的一个信任之后再慢慢的去跟他进行一个沟通。另外就是说,你自我的心态也要调整得当,不要操之过急。

小儿脾虚的症状

小儿脾胃虚寒一般表现为吃饭不能吃进去,而且吃的少慢,脾胃运化不好就会出现腹胀、便秘、腹痛或者呕吐、腹部胀大、身体消瘦、面色萎黄、不爱运动、肌肉不是很有力,经常精神萎靡,且身体比较乏力,手脚等部位也比较凉,大便比较稀或便秘,舌苔呈淡白色,身体发育较慢,容易生病等症状。所以对于小儿脾胃虚寒要及时的给予调理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小儿脾虚一般会出现大便糖稀、腹部胀气、精神状态不佳、积食等肠胃不适的症状;您平时需要给孩子多喝些热水,多带孩子晒晒太阳。小儿脾虚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有感冒、咳嗽、营养不良、腹泻以及湿疹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便秘、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全身乏力等现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脾益气中药调节,平时也可以进行针灸和按摩等方式疏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