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态睡眠

文章摘要:异态睡眠患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或者非本人意愿的行为,或者会经历一些只在睡眠过程中才会体验到的情况。一开始,人们只是把这些异态睡眠的种种表现理解为单独的一个个现象或症状,因此经常会将异态睡眠

  异态睡眠患者会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或者非本人意愿的行为,或者会经历一些只在睡眠过程中才会体验到的情况。一开始,人们只是把这些异态睡眠的种种表现理解为单独的一个个现象或症状,因此经常会将异态睡眠患者误诊为精神病患者。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异态睡眠不是一种症状,而是涵盖了很多种各不相同的睡眠紊乱情况的疾病,这些疾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能够得到彻底诊治的。最常见的异态睡眠疾病是一种睡眠状态分离型疾病,即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可以同时混杂觉醒状态和NREM睡眠状态,此时患者表现为唤醒障碍,例如梦游症或夜惊症;还可以同时混杂觉醒状态和REM睡眠状态,即REM睡眠行为紊乱。异态睡眠症会导致“惊人的”临床表现,这些临床表现都是大脑在各个睡眠状态之间“重组”时发生的,因此这些临床表现也都主要发生在各个睡眠状态互相转换的时候。考虑到人体神经网络的庞杂性,考虑到存在数量众多的神经递质以及其它与睡眠状态相关的各种物质,考虑到在觉醒-睡眠周期中各种睡眠状态之间会经常进行转换,我们很难相信,人体居然能在睡眠状态调控过程中极少出错。除了睡眠状态分离(即两种状态互相重叠甚至同时出现)所表现出的症状之外,可能还存在其它的潜在生理学现象,这些现象一起导致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种种复杂的行为。这些生理学现象包括在睡眠过程中运动中枢系统激活现象;睡眠惯性现象,即患者从睡眠状态被唤醒转换至觉醒状态时会有一段不清醒的时间,此时患者缺乏定向能力;还有睡眠状态不稳现象,即患者在睡眠与觉醒状态之间不停转换的现象。异态睡眠通常都是由于睡眠状态混杂所致,这也说明觉醒状态和睡眠状态并不是相互完全分割的两种状态,同时证明睡眠并不是一种全脑现象。1NREM睡眠期异态睡眠对于NREM睡眠期异态睡眠患者来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同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他们的唤醒机制紊乱,往往会在NREM睡眠期(即第III期和第IV期睡眠)醒来,因此也就经常在睡眠过程的头1/3时间段醒来,但绝少在打盹时容易醒来。NREM睡眠期异态睡眠多见于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情况会逐渐减少。唤醒机制紊乱可以由发热性疾病、饮酒、缺乏睡眠、体力活动、情绪问题或者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不过上述这些因素只能是起到诱因的作用,它们可以诱使易感人群发病,而不是直接的致病原因。如果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后仍然有NREM异态睡眠的症状,经常就会被误诊为精神疾病。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是可以区分出到底是精神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的。唤醒机制障碍包括觉醒混淆、梦游、夜惊等等。还有一些患者会在睡着后进食或者睡着后进行性行为。1.1觉醒混淆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出现觉醒混淆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床上活动,有时还会表现出无法控制的大哭大闹。睡眠性酩酊状态也是一种觉醒混淆。觉醒混淆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大约为4%。1.2梦游症梦游症多见于儿童,发病率为1%~17%,集中见于11岁~12岁年龄段,在成年人中的发生率为4%,远高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发生率。梦游过程既可以平静,也可以激动,表现的复杂程度与持续时间也都不尽相同。1.3夜惊症夜惊症是最为戏剧性的一种唤醒障碍。通常一开始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患者表现出极度恐慌,随后会不断地重复某种动作,比如敲打墙壁、在卧室里四处奔跑或者跑出卧室,患者可能会因此受到身体伤害。夜惊症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患者无法被安抚,任何安抚的企图都不会奏效,而且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通常情况下患者事后完全记不起自己干过什么,不过也有部分患者会记起部分情况。夜惊症患者这种内在的自我唤醒状态和外在的无法唤醒状态形成了一种矛盾。和梦游症一样,夜惊症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也远高于我们一般所预期的,达到了3%。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夜惊症的行为都不太暴力,但是还是会有暴力行为出现的可能(图3)。这会给自身、他人乃至周围环境造成伤害。对夜惊症可以采用再抚慰疗法(reassurance)、行为疗法或药物疗法。2REM睡眠期异态睡眠被研究得最充分,也是最常见的一种REM睡眠期异态睡眠是REM期睡眠行为紊乱症(RBD),也叫做发梦期睡眠行为紊乱症。患有RBD的患者不会表现出躯体肌张力下降这一REM睡眠期的特征,因此患者在做梦时也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有时暴力性的动作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图4)。图5展现的是患有RBD的患者在REM睡眠期里出现了躯体活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吗

睡前喝牛奶这件事情,实际上有这个说法有几十年了,人人都在说睡前睡不着觉喝杯温牛奶可以改善这个睡眠,实际上从临床来看没有太大的意义,虽然说这个牛奶里头它里头有那个L-4氨酸,据说可以产生促进睡眠的激素以及促黑素的生成,但是如果我们睡前只喝一杯牛奶,那个量根本是达不到有助于促进睡眠的目的的,那点量生成不了那么多激素,促眠激素和这个促黑素是不够用的,本身我们亚洲人或者是我们中国人身体里面,对于这种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是非常多见的,好多人就说我喝完牛奶之后我拉肚子,那这种人我喝了之后晚上再起来上厕所,那不是更影响睡眠了,再一个牛奶它本身主要成分就是水,你到了这个10来点钟,我喝杯牛奶上床睡觉那会不会产生起夜的问题,本身好不容易正常也该睡着了,到了半夜我得起床上厕所,上完厕所又睡不着了反倒不利于睡眠了。所以这种睡前喝牛奶它精神安慰的意义可能更大一点,但是你说喝牛奶会对睡眠有好处意义不大。

儿童正常睡眠几个小时?

这个年龄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睡8到10个小时左右。孩子睡眠多的情况,可能是与孩子感觉到疲劳的原因 ,或是有缺氧等情况,2岁的孩子睡眠时间最少要10-12小时以上 ,睡眠时间长,孩子生长速度快,如果是孩子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就没有关系,可能是习惯的问题,必要做甲状腺功能和肝肾功能及血象等检查分析,排除病理性情况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问题。如果孩子本身比较活泼好动,不好入睡的话,家长应该充分的去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制造一个安静的氛围,来帮助促进孩子入睡,比如说在孩子睡前耐心的帮助孩子讲一个安静类的故事。

睡眠障碍检查

一就是多导睡眠图的检查,hiv感染者睡眠障碍的特征就是入睡的潜伏期,觉醒期和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第一期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第二期时间明显减少,快速眼动项睡眠潜伏期轻度的降低,睡眠效率下降,并且和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但是快速眼动相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相睡眠比例正常。有主观睡眠障碍的,非快速眼动下睡眠的百分率,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第一期的转换,快速眼动相睡眠周期数,觉醒次数和时间都会有增加,而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的第一期的时间和睡眠其实的潜伏期会延长睡眠总时间缩短效率下降。有效睡眠时间缩短,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的第二期所占的比例和平均的快速眼动相睡眠时间显著减少。没有睡眠障碍主述的也有一些类似的异常,晚间使用氟西泮觉醒时间减少,非快速眼动相睡眠第二期和有效睡眠增加,睡眠的纺锤波功率谱增加显著,δ波还有k综合波不受影响,快速眼动相睡眠轻度增加。第二就是其他的检查,包括cd4阳性的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是hiv感染的最早或者是稳定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