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肝脾肾三脏亏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基础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共养筋脉。肝肾亏损则筋骨失养,络脉空虚,髓海不满,气血衰弱。气血虚衰则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热等外邪得以乘虚侵袭,停滞于关节,并深入经络、骨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瘀血痰浊痹阻经络,深伏关节,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成为顽痹。故肝脾肾三脏亏损为本病的病机重点。
2、瘀血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缠绵难愈的关键
瘀血是指血液停积,不能正常运行。瘀血即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症状的有害因素。一般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瘀血形成的情况有四种:寒邪致瘀、热邪致瘀、湿邪致瘀、气虚致瘀。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中、后期常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或正虚邪留、痰瘀互结的病理过程,出现错综复杂的病机。其中瘀血的形成是其重要的一环。血瘀形成后,又可以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主要是血瘀所致。瘀血阻痹经络,不通则痛,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或压痛,屈伸不利,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等症。瘀血久郁可化热,故有时还可见全身发热,关节红肿热痛。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病情进一步发展,可损及筋骨,而导致关节畸形。总之,血瘀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的临床表现,同时又是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表现形式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外不固以至外邪乘虚入侵而致病。本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之时就已存在。患病之后,病情迁延缠绵,日久肝脾肾三脏受损,脉伤血虚,筋脉失养,气虚血衰,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表现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动则气短,面色少华,头昏心悸,腰膝酸软,四肢肌肉萎缩,耳鸣,多尿等全身虚损之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全身的表现以虚证为主,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可有气血阴阳虚衰的不同,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期,则肾阳(气)虚为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局部表现主要是四肢小关节的肿痛,僵硬强直,畸型及皮下结节。这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并停滞于筋骨、关节,使气血闭阻不通。随着疾病的发展,深入骨骼,并与瘀血痰浊相合而成。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局部的表现以实证为主,“邪气盛则实”,主要为风寒湿热之邪及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痹阻于关节、经络,局部形成邪实之证。在病机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质属虚,标象属实,本虚标实的疾病。
以上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特点。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早、中、晚期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故发病机制也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