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抗原组成

乙型肝炎的抗原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下面介绍这三种抗原的组成。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HBsAg)是由糖基化的gp27和非糖基化的gp24亚单位,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因HBsAg大量存在于感染者血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HBsAg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保护性的抗-HBs,也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已知HBsAg有不同的亚型,各亚型均有共同抗原表位(称为a抗原),此外还有二组互相排斥的亚型抗原表位(dy和wr)。按不同的组合形式,构成HBsAg四个基本亚型,即adr、adw、ayr、ayw。HBsAg亚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汉族以adr多见,少数民族多为ayw。因有共同的a抗原,故制备疫苗时各亚型间有交叉保护作用。PreS1及PreS2抗原具有吸附于肝细胞受体的表位,其抗原性比HBsAg更强,抗-PreS2及PreS1能通过阻断HBV与肝细胞结合而起抗病毒作用。

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其外被HBsAg所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HBcAg的抗原性强,能剌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IgM的存在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HBcAg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能被杀伤性T细胞识别,在清除HBV感染细胞中有重要作用。

e抗原(HBeAg)

e抗原(HBeAg)是由PreC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转译后成为e抗原(如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HBcAg)。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存在于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可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HBeAg结合,通过补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故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近年发现存在HBV的PreC区突变株,在PreC区出现终止密码子,使PreC基因不能与C基因共同转译出HBeAg,故受染细胞常不能被抗-Hbe及相应的细胞免疫所识别而清除,从而使变异株在抗-Hbe阳性的情况下仍大量增殖。因此,对抗-Hbe阳性的患者也应注意检测其血中的病毒DNA,以全面了解病情判断预后。

乙肝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乙肝5项

乙肝5项全部是阴性,表明机体内无乙肝病毒感染,但是也说明体内无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接触乙肝病毒,很容易患有乙肝。需要您及时补打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查抗体滴度。乙肝五项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和乙肝e抗原,正常情况下五项都是阴性的,有的人因为注射过疫苗或者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会出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现在国家已经出台法律制度,是不允许歧视乙肝患者的,您可以检查一下,结果不会影响就业。意思就是说表面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说明以前接触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康复了,而且身体已经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如果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去医院做一个肝功能,还有病毒定量,看看是否体内还有病毒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病毒抗感染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乙肝健康证

有乙肝能够办理健康证,但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肝功能正常、自身没有不适的临床症状、乙肝病毒DNA定量呈阴性、转氨酶没有升高。虽然乙肝病毒不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但是会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染给他人。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健康证,也不能够从事餐饮行业。如果肝功能正常、HBV-DNA为阴性的话,是可以办理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允许乙肝病毒携带者办理健康证,所以办理健康证的时候不会检查乙肝两对半,但是会检查肝功能,肝功能与乙肝两对半是两个概念。乙肝患者如果从事的是食品行业是不能办健康证的,如果是普通行业是允许办理健康证的。建议患者要去检查肝功能,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治疗的,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要及时用抗病毒和保肝的药物来治疗。

乙肝歧视

有乙型肝炎被人了解,被人歧视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被人拍片感染,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生活、母婴、日常生活接触如吃饭、握手、拥抱、共用生活用品等情况不会传染。评论:目前,中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结婚,所以你也不必为此而担忧。HBV携带者所遭受的歧视中,最严重的是就业歧视,但这是违法的,用人单位招工的话,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理由拒绝录用,但从医学鉴定的角度来看,带传染性病原携带物在未治愈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比较容易传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