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本病首要的治疗措施。及早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早期联合使用足量、有效、杀菌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案

  (1)一般用药原则:

  ①早期用药:除部分病情较轻的亚急性患者病情允许延迟2~4天等待血培养结果选择用药外,其余的急性和亚急性患者特别是在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在患者入院当天连续做3~5次(每次间隔1h)血培养后,根据临床经验选药,立即开始治疗。

  ②足量用药:由于赘生物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很高,其代谢和增殖相对低下,对机体的防御系统有很强抵抗力,而病原微生物隐藏于赘生物的纤维蛋白和血栓中,且赘生物中无血管分布,抗生素很难渗透进去。因此,应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使其血清浓度达到体外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8倍以上,才能保证有足量药物渗入赘生物内,以彻底杀灭深藏于赘生物内的病原微生物。

  ③联合用药:选择2~3种杀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不但有协同作用,还可减少耐药性,提高疗效。

  ④静脉用药:静脉注射给药可以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明显优于肌内注射和口服给药。分次静脉注射和快速静脉滴注因其血浆内药物高峰浓度较高且较恒定,可彻底杀灭赘生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对患者的生活与活动影响较小,故可优先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前多选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静脉滴注用药。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种类,原则上是应使病原微生物在两次给药之间不能进行增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2h的抗生素后效应,即在使用以后,即使抗菌活性消失,病原微生物在2h内仍不能增殖。但以上药物对革兰阴性杆菌则没有抗生素后效应,因此,需每4小时给药1次。

  ⑤选用杀菌剂: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用杀菌活性较强的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如万古霉素)等进行治疗,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而抑菌性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一般仅用于Q热立克次体、鹦鹉热衣原体、布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⑥长疗程用药:本病治疗疗程要长,一般应在体温降至正常后继续使用4~6周,有迁徙性脓肿、严重栓塞、真菌性心内膜炎和复发等情况时,疗程应适当延长。

  ⑦经验性用药:由于一些病原微生物生长缓慢,或患者在血培养检查之前已使用过抗生素,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数天内常常未能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此时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用药。一般来说,急性病例应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等;对非静脉药瘾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应选用对耐药肠球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大剂量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加庆大霉素等治疗,然后再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本病应先进行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或治愈半年后,视病情程度再考虑手术治疗。据统计,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单纯内科治疗的病死率高达50.0%~90.0%,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栓塞、肾功能衰竭、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和严重感染等。临床资料表明,早期联合外科治疗可大大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因此,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于有手术指征者,应选择适当时机尽快行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胎盘厚有什么影响吗?

胎盘起到输送营养的作用,如果胎盘过薄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胎盘过厚的孕妇往往会出现一些胎心的改变,胎动的减少,危害胎儿的健康。如果胎盘厚度大于5厘米并且继续增厚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胎盘血肿导致的增厚,一定不能忽视需要进行深入的检查,否则积血多的话,影响胎儿胎心,特别是在孕晚期的时候,要定期检测胎盘等级,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未成年患者可以做狐臭手术吗?

你好,狐臭是分泌的汗液具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经分解后产生臭味,轻者可以不用治疗,勤洗澡,勤换衣服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情况严重者,可以选择肉毒素注射或手术治疗,建议未成年可以使用肉毒素注射治疗。一般未成年的腋臭手术复发率比较高,所以多数医院不建议用手术治疗,毕竟手术要开刀,有疤痕。成年人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疤痕有红血丝怎么回事?

你好,据你所述的情况,可能是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是由于外伤后组织修复时,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红血丝可能是增生的毛细血管,可以通过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者光电治疗,光电治疗有祛红的激光,比如染料激光、强脉冲光,铒激光、二氧化碳激光等,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当然其治疗效果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