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抗原抗体系统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传染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很多人对甲肝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如果想了解甲肝的相关内容,首先应熟悉HAV的相关知识,如HAV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以及抗原抗体系统。

HAV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NA病毒属,其生化、生物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HAV的直径为27~32mm,无包膜,球形,由3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核衣壳。HAV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RNA,由7478个核苷酸组成,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HAV分为P1、P2、P3三个编码区,其中P1编码结构蛋白,P2、P3编码非结构蛋白。

HAV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一般持续8~12周,少数可延续6个月左右,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其中,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则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甲肝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甲肝窗口期

典型的发病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肝区隐痛、腹部饱胀、黄疸等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警惕存在急性甲型肝炎发病的可能性,要及时的做出合适的处理。甲肝的窗口期一般是一周左右,一般认为感染甲肝病毒在几天之内就可以刺激身体产生针对甲肝病毒的IgM抗体,一般一周就可以检查发现存在IgM抗体阳性。但是是否会出现发病,跟个人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有些人群因为身体状况较好,仅仅表现为隐性感染,不会出现肝炎发病,也有些病人因为身体状况较差,就有可能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

甲肝注意事项

甲肝和乙肝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的劳累,避免熬夜,严格的戒烟戒酒。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多,所以一定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检查,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的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甲肝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针对患者的病情,可以酌情进行消化道隔离,针对患者的粪便,要进行特殊的消毒处理。

甲肝igm

也要注意,少数病人由于存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检测甲肝抗体IgM会出现假阳性。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胀、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还有的病人会出现黄疸,表现为尿色发黄、眼球发黄、面色发黄。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