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

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适用于绝经后,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类:

①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和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性地抑制酶的活性。有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AG)、第二代的fadrozole、第三代的瑞宁得(阿那曲唑)和弗隆(来曲唑)。

②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可作为假底物竞争占领酶的活性位点,并以共价键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有第一代的Testolactone、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司坦)、第三代的阿诺新(依西美坦)。

3、LH-RH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LH-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代表药为Zoladex(诺雷德),可以代替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乳癌。

绝经前妇女雌激素主要由垂体促性腺激素控制的卵巢分泌,而垂体又由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控制,GnRH的类似物与受体结合后抑制性激素分泌,使性激素水平达到绝经后水平,有“内分泌药物去势”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有GnRH受体,GnRH类似物可与之结合,直接抑制细胞生长,这类药物还可对ER阴性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缓解率。

乳腺癌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乳腺癌如何分类

乳腺癌分类有多种角度:根据部位主要分小叶癌、导管癌;根据浸润程度分浸润性癌、原位癌和导管内癌。最新的分类主要是四个:luminalA(乳腺癌管腔上皮A型),还有luminalB(乳腺癌管腔上皮B型)、HER-2(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基底样型),也就是基底细胞型。这四种的生存时间和详细内容都是非常强力的,分子内容的机制是非常不同的,总体来讲,luminalA(乳腺癌管腔上皮A型)的效果好很多,基底样的和HER-2(HER2过表达)差一点,luminalB(乳腺癌管腔上皮B型)介于两者之间,这就是现在的分子分析。详细来看,luminalA(乳腺癌管腔上皮A型)主要是考虑ERPR(基因)、HER-2(HER2过表达型)受体的状况,和PR的比例和Ki-67(蛋白表达)

乳腺癌预后如何

第一、乳腺癌的预后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肿瘤本身特点的影响、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还有治疗的方案治疗敏感的影响,一般年龄的影响越年轻的患者可能预后越差,尤其是小于35岁以上的患者;第二、肿块的大小,随着肿块的增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几率是增高的,特别是对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肿块大小影响是比较明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腋窝淋巴结越多预后越差,淋巴结的状况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的复发或者术后的转移。

乳腺癌遗传吗

有一部分乳腺癌是不会遗传给自己的女儿,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姐妹,这部分乳腺癌占大多数,但是确实有10%到20%的乳腺癌具有遗传倾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完成和证实是否罹患乳腺癌,通过基因检测证实了存在这个基因突变,就预防性的切除双侧的乳房,所以才存在BRCA1或者BRCA2(核实),乳腺癌是有可能有遗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