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去除口臭的7个方子 沿用至今根治口臭

古书记载口臭的病因及治法清·《杂病源流犀烛》云:“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大烁亦口臭,宜消风散、加减泻白散……”清代对口臭的看法,认为是虚火、劳心厚味、肺热,提出的治法中有滋阴(加减甘露饮)及泻火(加减泻白散、消风散)等方法。以上方剂其实到现在都还常使用,组成将附于文章后。

近代中医对口臭的看法及治法近代著名医家秦伯未《临症备要》中指出:“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牙宣等证中出现,用加减甘露饮。若口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不可作纯热证治疗,经常口有秽气,用藿香煎汤时时含漱。食韭蒜后口臭,清茶送服连翘末二钱或嚼黑枣数枚能减。”可以看出,近代除了注意到口疮、蛀牙及肠胃消化不良也会引起口臭,更将口臭防治运用到社交礼仪,在吃完重口味的食物,如韭、蒜等,也有消除口气的方法。

自制香口除臭方以下介绍几个简易制作的方子,有兴趣者不妨试试。

【广济芎藭汤】

组成:芎藭、当归各一两,独活二两,细辛、白芷各半两。用法:诸药捣罗为散,每用半两,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冷后吐。作用:治口臭齿风痛。

【治口气臭秽方】

组成:桂心、甘草、细辛、橘皮用法:上各等分,治下筛,以酒服一钱匕,瘥止。作用:止气臭秽。

【治心气不足口臭方】

组成:益智子(去壳)、甘草少许用法:上为末,时复干舐咽之,更以沸汤调服。作用:治心气不足口臭,立效。《普济方》注:出经验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甘草、桂心各一两。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熟水调下一钱。作用:治口臭。

【加减甘露饮】

组成:熟地、生地、天冬、黄芩、枳壳、枇杷叶、茵陈蒿、金石斛、甘草各一两,犀角三钱用法:每取末二钱,水煎服。作用:治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口臭。

【加减泻白散】

组成:桑白皮二钱,桔梗一钱半,地骨皮、炙甘草各一钱,麦冬、黄芩各五分,五味子十五粒,知母七分。用法:日二服,忌酒、面、辛热物。作用:肺为火烁口臭。

【消风散】

组成:荆芥、甘草各一钱,人参、茯苓、川芎、僵蚕、防风、藿香、羌活、蝉蜕各五分,陈皮、厚朴各三分。用法:上药加细茶,为末,每用二钱,茶水送下。作用:治肺为火烁,口臭。

口臭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传染性口臭

口臭是不会被传染的,导致口臭的原因和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大便的排泄情况有关系,平时尽量不要吃特别刺激性,味道大的食物,例如葱蒜,牛羊肉等,如果口臭特别严重,要保持大便通畅,让胃内的腐熟的食物快速排出人体之外,有利于口臭的情况得到缓解,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能够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要注意多喝一些白开水。

口臭是什么情况

口臭的病因主要是口腔局部的疾病,但不容忽视的是,口臭也是某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现,有一些器质性的病变也会导致口臭。一、病理性口臭(1)口源性口臭,百分之80到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中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牙周炎、牙龈炎和口腔黏膜病都会导致口臭。(2)非口源性口臭,口腔邻近的组织疾病,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上额窦炎、萎缩性鼻炎,都可以导致脓性分泌物而出现口臭。二、生理性口臭如果平时生活中不注意卫生、不刷牙,不漱口或刷牙马马虎虎也会导致口臭。

口臭是什么情况

口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本身的牙龈炎、口腔炎,可以表现出口臭,需要就诊于当地医院的口腔科。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表现出口腔有异味,口臭,尤其是完善碳13、碳14呼气试验,DPM大于700,容易出现口腔异味,多数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代谢产物导致的结果。三、从中医分析,本身的脾胃不和,脾气虚导致的肝气郁结,可以表现出舌苔厚腻、口腔有异味、口苦、咽干等情况。是脾胃不和,胆胃上逆导致的结果。出现口臭,最好完善胃镜的检查,明确有无糜烂、胃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同时还需要完善幽门螺旋杆菌的监测,如果是阳性,需要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