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肠瘘的不同治疗

不同阶段的肠瘘,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一阶段(瘘发生后7~10日)患者处于瘘口尚未稳定期与感染的初期,腹腔内感染严重,局部炎症水肿,如手术修补肠瘘口往往失败,而且会导致感染扩散;应该给患者禁食,胃肠减压,并给予是胃肠外营养纠正一般情况;给予抗生素,彻底引流腹腔感染灶,并将肠内容物彻底引流出腹腔(伤口暴露及时清除或插管引流)。

第二阶段(10~30日)经过第一阶段处理,患者逐渐恢复,瘘口经过引流或处理已成为“被控制”的瘘,感染仍很严重或继续发展扩散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尤其是全静脉营养是必要的手段,以供给热量与氮源。

第三阶段(1~3月)经1~2阶段处理,效果较好的瘘口已愈合或稳定,因肠瘘较低对营养的影响不大,但瘘口不愈合时,应及时了解不愈合的因素,常见的原因:

①远端梗阻。②瘘管的组织已上皮化。③结肠粘膜与腹壁愈合,使瘘口呈唇状。④瘘口部有异物存在。⑤瘘口附近有脓肿引流不畅。⑥特殊感染或肿瘤存在。

这段时间重点是寻找瘘口不愈合的原因,控制腹腔内感染,尤其是肠壁间隙脓肿,高度怀疑时应及时剖腹探查引流脓肿。当然b型超声能检查证实时,可在其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以解除手术中腹腔广泛粘连,易损伤肠管的顾虑。

第四阶段肠瘘未愈合的患者,腹腔感染控制,瘘口局部情况好,可考虑择期手术,清除病因,以关闭瘘口。如瘘口远端梗阻应解除后再修补瘘口;单纯唇状瘘,或管状瘘,可将瘘翻向肠腔而不要过多的探查腹腔,当然吻合局部因特殊感染或肿瘤存在时,应将病变切除吻合。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肠切除吻合时,肠切除断端用血管钳钳钳夹过的组织应剪除,对肠病变引起的狭窄,肠扭转,肠套迭或肠系膜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作肠切除吻合时,宁可多切除一些,以保证肠端组织正常。一般肠断端离坏死肠管(或病变肠管)至少3~5cm。

2、保证肠吻合端的良好血液循环,切除肠管时,肠系膜对侧多切除一些,以保证血运,分离系膜时,不要太多,不能超过肠端1cm。缝合时,系膜侧应带着部分无血管的系膜以保证血运,又不损伤供应的血管。

3、肠切除吻合时,局部不能有感染及血肿存在,缝合必须将肠粘膜内翻,以保证肠端的完全浆膜面对浆膜面愈合。

肛瘘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肛瘘外用药

肛瘘的外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坐浴的药物,比如说皮肤康洗液、苯扎氯铵溶液、高锰酸钾,这类药物有消肿、止疼、止痒的功效,对于肛瘘的炎性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第二,抗生素类,比如说头孢类抗生素或者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于肛瘘的炎性发作,有积极的抗感染作用,可以减轻肛瘘的症状,比如说肿胀、疼痛、流脓。第三,对症处理瘙痒的药物,临床上主要应用是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膏,比如说皮炎平、尤卓尔、派瑞松等等。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什么是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通常由于慢性炎症刺激,会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条索,影响肛门括约肌收缩,而出现排大便不通畅。低位肛瘘通常不会影响排大便,有时表现为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等症状。肛瘘分为高位以及低位,瘘管主管在肛提肌以上,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称为高位马蹄形肛瘘,如果肛瘘瘘管在肛提肌以下,称为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

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在于瘘管在括约肌的位置进行判断。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的区别在于瘘管在括约肌的位置进行判断。低位肛瘘是指距肛门位置很近的肛瘘,而高位肛瘘是指离肛门位置很远的肛瘘,这两种肛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其中,低位肛瘘主要是行外口和瘘管的切开,将坏死的组织剔除,再配合饮食的调整,慢慢规律换药,再配合以药物坐浴治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