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直肠癌TNM系统的定义(以下是1997年第五版TNM的分类;临床及病理分期使用相同的分类法)
A.原发性肿瘤[T]
Tx:无法评估的原发性肿瘤
T0:无跡象的原发性肿瘤
Tis:原位癌:上皮细胞层內或只侵犯到固有层(laminapropria)
T1:肿瘤侵犯到粘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到肌肉层
T3:肿瘤侵犯穿透肌肉层至浆膜层,或无腹膜覆蓋之大肠及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侵犯至其他器官或结构,以及/或穿过腹膜的脏器层(visceralperitoneam)*
备注:
Tis包括癌细胞局限于腺体的基底层或固有层而未透肌肉性粘膜层(Muscularismucosae)至粘膜下层。
T4中所指之直接侵犯包括藉著浆膜而侵犯至其他段落的大肠直肠,例如盲肠癌侵犯至乙状結肠。
B.淋巴結[N]
Nx:局部淋巴結无法评估
N0:无局部淋巴结之转移
N1:有1至3个局部淋巴结转移
N2:有4个以上之局部淋巴结转移
C.远处转移:[M]
Mx:未做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二、AJCC/UICC大肠直肠癌的分期 (依据TMN)(AJCC美国联合癌症委員会/UICC国际联合癌症委員会)
第0期:TisN0M0
第一期:T1-2N0M0
第二期:T3-4N0M0
第三期:Tis-4N1-2M0
第四期:Tis-4N0-2M1
简言之,0期指癌症是处于最早的阶段,病灶沒有超出肠道內側的粘膜层,也就是所謂的原位癌(insitu或intramucosal的癌症)。第一期是癌细胞已过粘膜层,进入粘膜肌层与粘膜下组织,但未散布至固有肌层之外。第二期癌症已经穿过大肠或直肠壁,侵入附近组织,但未蔓延及附近淋巴结。第三期癌细胞已延及在附近淋巴結,但沒有波及身体其他组织。最后第四期是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远处的器官,诸如肝脏、肺、腹膜或卵巢等等,也是癌症的末期。
三、Dukes的分期方法
以英文字母ABCD分別取代以罗马数字I—IV来代表第一至第四期,这是1932年SirCuthbertDukes所提出,虽然经过了50年,稍作调整过(原先仅有ABC三期,1967年列入D期),临床上由于简易易懂,仍然十分受用,与存活率也有相当的关連,将会在后面文章讨论。
A期癌症局限在肠道本身。
B期侵犯至肠道外的脂肪组织﹐未有其它转移。
C期有淋巴结转移,且不论肿瘤是否已穿出肠道。
D有远处器官转移。
四、Astler-Coller的分期法
是依据Dukes先生分类法而来,在1954年提出,主要是将B、C两期再做近一步区分。依据癌细胞侵犯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数目,细分列出B1B2C1C2不同的期別。
B1指肿瘤局限于固有层肌肉內侧。
B2指肿瘤侵犯至肠壁周边的脂肪组织。
C1有淋巴结转移,但未侵犯肠壁外的脂肪组织。
C2肿瘤有淋巴转移而且合併侵犯到周边的脂肪组织。
以上这些分类法,它们的相通的情況列在下表。在疾病诊断与医疗沟通间,也必须先了解是以那一种分期方法,否则容易产生误解。例如Astter的分法少于四个淋巴转移的第二期,以Dukes氏的分类就算第三期
AJCC/TNMDukeASTLER-COLLER0IAA,B1IIBB2,B3IIICC1,C2,C3IVDD
此外由于癌症细胞病理组织形态与分级也可提供临床分期外的许多资讯﹐因此有关的段分类法(TNM,1997)分级也在此提供做参考﹐不过这主要是用于大肠直肠或阑尾的原发性肿瘤,並不适用于肉瘤(sarcomas)、淋巴瘤及类癌(carcinoidtumor)等其它类的肿瘤。其实一般通称的大肠直肠癌都是指腺癌系列的恶性肿瘤。
1.组织型态
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
腺癌(Adenocarcinoma)
粘性癌(Mucinouscarcinoma)colloidtype(50%以上为粘液)
戒指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50%以上为戒指细胞)
磷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
腺磷状癌(Adenosquamouscarcinoma)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carcinoma)
2.组织分级(G)
Gx:无法评估的分级
G1:良好分化
G2:中度分化
G3:分化不良
G4:未分化的
分期在手术之前通常只是臆测,除非是已有了很明显的转移现象,否则唯依靠病理诊断,才会有较确实的结果。有了分期资料,则可提供日后进一步治疗的参考,与預后的預测。所以任何癌症一旦发现時,分期诊断的工作都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