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有什么表现

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亲属分离所导致的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可称为分离焦虑。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分离焦虑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严重的话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那么,儿童分裂性焦虑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因为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依恋对象,或者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依恋对象外出,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家也不愿去上学。

2、分离性焦虑儿童在没有依恋对象时不愿意睡觉;晚上会反复做噩梦,噩梦的内容与亲人分离有关,从而促使他们在夜间多次醒来。

3、分离性焦虑儿童在与依恋对象分离前焦虑过多,分离前后有过多的情绪反应,如烦躁、哭泣、发脾气、疼痛、性情冷漠或社交圈小。

4、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与勇敢的儿童相反;恐惧胆小的儿童害怕黑暗、空旷、陌生人、独处一室。这种恐惧和紧张往往导致失眠、噩梦、哭泣、懦弱和缺乏自信。

5、分离性焦虑儿童常表现出群体外行为,对群体或游戏不感兴趣,生活在幻想中。

6、分离性焦虑儿童表现出非常顽固的对抗态度,即哭闹、翻滚、拒绝进食。坚持不合理的要求。

7、当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没有相应的躯体疾病。

8、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具体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儿童表现为冷淡、言语少、反应慢。

9、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具体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儿童的脾气暴躁,表现为哭喊、扔东西、踢、咬、用头触墙等。

分离性焦虑通常发生在6岁以前的儿童。这种心理障碍一般提倡及早治疗,以免日后对其人格或心理方面造成新的障碍。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整,改善家庭氛围和环境,帮助家长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行为和情绪反应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程度。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幼儿分离焦虑症和儿童分离焦虑症的区别

它的区别主要是不同年龄的孩子,他的心理发育水平不一样,他情绪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他行为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举个例子,一个3岁以前的幼儿或者婴幼儿,他可能就哭闹甚至打闹、摔东西的方式,而一个3到6岁的大点的孩子他可以表现为惊恐,比方表现为话少,表现为躲在一边不敢出门或者表现为害怕黑夜,表现为一个人晚上不敢去厕所,不敢一个人睡甚至会表现为他有很多幻想,比方他会幻想他父母是不是就不要他了,他会幻想是不是他的生活就要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每个人不同的年龄,由于他心智成熟度不一样,发育水平不一样,他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会有所区别的。

儿童分离焦虑有哪些误区

儿童分离焦虑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就是这个家长把孩子抱过来,一到幼儿园就哭就闹然后抱着大腿不撒手,把他送到幼儿园,然后幼儿园的老师也打电话你还是来接他吧,在这里哭闹得不行跟其他小朋友没法相处,非常影响我这个幼儿园的一个正常的一个秩序。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去跟这个教育工作者去沟通的,其实家长碰到这种情况可能最多的就是把孩子接回来把孩子批评一顿得了,下次明天再送过。但事实上家长其实在这个时候应该去跟教育者去做一个很好的沟通,说这个孩子现在是什么问题希望老师在某些方面能配合,而且现在幼儿园很多老师他还是有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常识。他可能也会因为这个孩子的特殊情况,然后给他一个心理上的一个支持,这种心理上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其实说白就是要包括我们医生,我们医务工作者包括父母包括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联盟其实是很重要的。

儿童分离焦虑症的表现

幼儿分离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为,幼儿与主要的依恋对象如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保姆进行分离时,会产生与发育阶段不相匹配的过度担心、害怕、恐惧、焦虑,患者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或者失控感,感觉到如末日来临或者奔走、奔跑、惊叫、惊恐万分、四处呼救。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晕厥感,出现出汗、腹痛、全身抖动,幼儿感受十分痛苦,而有些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全身发抖、肌肉跳动感觉或者出现肌肉性疼痛。严重的可以出现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心脏系统如胸闷、胸痛、心跳过速、心跳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