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有助于缓解女性痛经

许多女性朋友例假一来,下腹就痛。为了减轻痛经,各种方法都试遍了,比如猛吃巧克力,喝糖水,用温水袋暖腹,有人甚至服用止痛药,其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素,有助于缓解痛经。即使不吃全素,每天补充大豆或蛋白质粉,也能改善经前症候群和痛经现象。

《美国妇产科医学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指出,针对30名严重痛经妇女进行“低脂肪素食”饮食疗法,经过两个月经周期后发现,这30名妇女不仅疼痛程度减轻,焦虑、恶心、腹胀等经前症候群的症状也减缓了,平均痛经时间由七天减至四天,显示出清淡的素食对缓解妇女痛经确实有帮助。

据妇产科专家介绍,痛经是因为月经周期时,子宫内膜剥落,大量分泌的物质导致子宫肌肉收缩及缺血所致。没有明确原因的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很常见,受此影响的女性可能在50%以上,比较严重的约有5%~15%。痛经通常开始于青春期,严重时足以干扰正常生活,随着年龄增长或在生育后,原发性痛经会逐步减少。

而继发性痛经不太常见,大约占痛经女性的1/4。月经来潮时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通过子宫颈时疼痛可能加重,其他一些因素,如子宫后倾,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张、压力大等都有可能使疼痛加剧。

而继发性痛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子宫内膜炎,另外还有子宫肌瘤等,输卵管炎和盆腔炎也可以引起腹痛,到了月经期都有可能加重。痛经不仅是下腹部疼痛,也会波及腰背部和大腿,有时是痉挛性疼痛,有时是持续性钝痛,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便秘、腹泻和尿频、尿急等。这时如果能够积极地休息和睡眠,有规律地锻炼以及调整饮食,就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

研究发现,蔬菜、豆类等低脂肪饮食,可改变体内调节性激素的结合球蛋白,进而减少引发痛经的物质合成。特别是大豆,富含一种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经的效果最为显著。也曾有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减轻痛经程度,而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性脂肪中,所以吃素能达到抑制痛经的目的。

此外,蔬菜、水果及豆类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有消炎、止痛功能。但一般动物性脂肪和油炸类食物中含的omega-6脂肪酸,产生的物质则是致痛性的。因此,多吃素食,确实可减少体内的致痛因素。

一些会产生胀气的食物月经期间应尽量少食,如西瓜、洋葱、胡萝卜等,会使肠胃蠕动加快,带动子宫收缩;含盐量过多的食物会导致细胞水肿,也会使痛经加剧。而酒精会加速维生素b及矿物质流失,引起疲倦、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经前症候群,这类食物在月经来前一周,都应尽量避免食用。

月经不调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哪些疾病会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话,容易引起的一个疾病。 第一个就是很多跟我们女性相关的,尤其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个,叫多囊卵巢,这个病的发病率,现在是非常非常高的。那么这样一个疾病,它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前期,它可能会导致肥胖,导致你的生育障碍,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样一个疾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妇科尤其是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的人特别特别的爆满。实际上跟这个疾病的爆发,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关系。 第二大类就是可能很多的一些妇科的炎症,也是跟我们月经不调是相关系的,因为长期月经不调,这样的话,会导致我们整个激素水平的一个紊乱,内环境紊乱了以后,会导致很多的感染这样的一些情况发生。 第三大类就是整个激素水平,身体里面内环境的一个紊乱,也会造成整个妇科肿瘤发生率的增加,首先第一个改变的,就是我们月经的一个状况。

月经不调有什么症状

对于青春期的月经不调,首先会表现为月经周期的不规律,如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或者一年来两三次,月经周期超过一周以上;第二个就是月经量,月经少的时候仅仅只用卫生护垫,月经量增加时会一下子用一包、两包甚至三包卫生巾,导致患者贫血;还有就是不排卵,正常女性在每个月经周期都有一次排卵,有排卵代表这个病人可能会怀上宝宝;再者长期月经不调可以导致皮肤暗淡、出现痤疮,以及导致这个病人出现肥胖。

血寒型月经不调与血热型月经不调如何鉴别

血寒型月经不调与血热型月经不调的区别如下: 1、血寒型月经不调表现是月经往后错、量少、色暗、有血块或者是淡而质稀,同时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患者会出现舒展不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晚上起夜次数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 2、血热型月经不调表现是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紫红、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燥热。 所以根据患者月经的自身的特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不难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