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针治疗早期肝硬化

黄先生是一名干部,1969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经输血等治愈。1970年出现肝炎症状,诊断为迁延性肝炎。经用中西药治疗1年多,症状不减,肝功能化验越来越不好,面部及手背出现蜘蛛痣,肝脏未触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治无效,于是黄先生1972年7月14日就诊于中医。

症见:右胁疼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面部鼻子头有蜘蛛痣,手掌发红,严重失眠,腹胀迟消,大便溏软。肝功能化验:麝浊>6U,麝絮(++++)。转氨酶600U,澳抗弱阳性。舌质略红,舌苔厚实微黄、中有剥脱,脉滑数,左脉略有弦象。辨证为肝郁犯胃,中湿不化,心神不宁,治宜调肝和胃,佐以安神。

处方:柴胡12g、黄芩12g、炒川楝子9g、皂角刺6g、白蒺藜12g、茜草12g、草决明9g、焦四仙各9g、香谷芽9g、青陈皮9g、草豆蔻9g、珍珠母30g(先煎)。6剂。

二诊、三诊:诸症略有减轻,均以上方加减治疗。

8月11日四诊:右胸胁痛已有间断,食纳渐增,大便仍软,有头重腿沉之感。舌苔已化薄尚略黄,剥脱处已见新生之薄苔,脉同前。再守上方出入:柴胡12g、黄芩9g、白蒺藜12g、红花9g、刘寄奴9g、桃仁9g、当归6g、赤白芍各15g、川断15g、茜草9g、栀子6g、焦神曲12g、草豆蔻9g、芦荟末0.3g(装胶囊分2次随汤药服),6剂。

以后均以此方随证加减,1973年还加服“五芦散”2料(每料服约半月)。口腔有溃疡时,增加生石膏、连翘、元参等。腰腿痛时,增加独活、威灵仙、附片等。

服至1973年5月下旬,黄先生不但诸症消退,人已渐壮实,肝功能化验完全恢复正常。1974年1月试着工作半天。以后到几个医院多次检查肝功能均正常,于12月上班正常工作。随访10年,一直正常工作,未发作过肝胆病。

肝硬化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协定 协定

医患问答

更多

肝硬化胸腔积液

肝硬化的病人最常见的还是出现腹腔积液,也就是说出现腹水。部分病例也可以出现胸水,也叫胸腔积液。它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会造成腹腔血管的压力增加,然后过多的水分就有可能通过细管壁渗透到腹腔,大量的腹水会经过膈肌的孔洞流入到胸腔,产生胸水。第二,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的病人身体合成功能下降,同时营养状况不良,会造成低白蛋白血症。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血液里面的水分渗透到胸腔,产生胸水。第三,炎症。肝硬化的病人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出现肺部的炎症,这种情况会增加腹膜和胸膜的通透性,就更加容易出现胸水和腹水。另外三个少见的原因,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肝脏对血管里面的激素水平的灭活,减弱,还包括淋巴回流受阻。

肝硬化体征表现

查体可以观察肝病面容,可以出现皮肤的黄染,一般可以发现有肝掌和蜘蛛痣,有腹水时,可以发现腹部隆起移动性浊音呈阳性,可出现下肢水肿。肝硬化患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乏力,腹胀,腹痛,黄疸,严重的导致下肢浮肿,腹水,肝掌、蜘蛛痣。在影像学可以发现肝脏ct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脏的薄膜不完整或者成波浪状,肛裂增宽,胆囊外置,往往伴有脾大。

肝硬化后期表现

肝硬化中晚期症状,体征化验皆有较显著的表现,如腹腔积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有脾功能亢进及各种肝功能检查异常等。一、全身症状,乏力为早期症状,程度可自轻度疲倦至严重乏力,体重下降往往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明显,少数出现不规则低热,与肝细胞坏死有关。二、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为常见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胀,与胃肠积气、腹水、肝脾肿大等有关。三、出血倾向,可有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紫癜、女性月经过多等。主要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及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有关。四、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症状,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乳腺发育,女性可发生闭经、不孕。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增加。五、门静脉高压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自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及黑便,脾功能亢进可出现血细胞三系减少,因贫血而出现皮肤粘膜苍白,发生腹水时腹胀更为明显。